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
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 | 儒家的思想 | B. | 道家的思想 |
C. | 墨家的思想 | D. | 法家的思想 |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
A. | 墨家思想 | B. | 儒家思想 | C. | 道家思想 | D. | 法家思想 |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
![]() |
图一: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
图二: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 |
请回答:
(1)阅读图一,请简要指出该会徽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文化?
(2)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什么时期?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谁?
(3)图二所示的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在中国历史上,谁的思想最主张“和谐”?
(4)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在历史上,对纸的发明和改进起到一定作用的是谁?纸发明后通过那种途径传到了欧洲?
(5)通过对上述图片的阅读,你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何认识和体会?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 B.肯定人的价值 | C.强调知识的作用 | D.推崇君主权威 |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孙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