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炎热的夏天,乌鸦出门去旅游。路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它口干舌燥。它决定休息一下,喝口水,歇歇力,于是就收起翅膀,在路边的一个村口停了下来。
说来奇怪,乌鸦从村前找到村后,竟找不到一滴水。村后原有一条小溪,由于天气干旱,早已干涸得没有水了。
这时候,迎面飞来一只花喜鹊。乌鸦问  喜鹊老兄 这儿有水吗 花喜鹊回答说   这儿村民用的是井水 村村有口井 只是井很深 得想个办法才能喝到  乌鸦说:“这个我有经验 。”它心里想:以前我喝瓶子里的水,瓶子里也是很深的,丢些小石子,水就涨上来……
它来到井边看,井水果然很深。于是,就衔来石子,一块一块丢进井里。它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也没有见到井水往上涨。
又累又渴的乌鸦回到村口,始终没有喝到一滴水。它叹息着:“唉,唉!老办法怎么不管用啦?”
(1)认真读短文,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
(2)在下面几个题目中选一个恰当的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①乌鸦的经验 ②乌鸦喝不到水 ③乌鸦第二次喝水 ④老办法不行了
(3)用“——”找出中心句。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鸣惊人
楚庄王即位了三年,没管理过国家大事。大臣伍举很焦急,进宫去对楚庄王说:“大王,我有个迷解不开,想请您猜一猜。”
楚庄王说:“您就说吧。”
伍举说有一只鸟停在南山上三年来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原因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飞,是为了让翅膀长得坚强些;它虽然不飞,一飞起来就直冲云霄;虽然不叫,一叫出来就让人吃惊。您放心吧,我知道您的意思了。”
又过了半年,楚庄王亲自管理起国家大事来。他废除了不合理的法令,制定了新的法令;罢免了不称职的大臣,请有学问的人来帮他办事。楚庄王把楚国治理得很好,后来成了各国君主的首领。
(1)请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
(2)楚庄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

(3)“一鸣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至少四个)

青蛙看海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它的最大的愿望是看到大海。苍鹰对它说:“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 呼)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是呀,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青蛙很失望。这时,一只松鼠跳到它面前说:“你想看海吗?”“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青蛙回答道。“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这有什么难的!”青蛙跟着也跳了上去。“再跳一下。”青蛙又上了一个台阶。“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说。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阶一阶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歇,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台阶,到达了山顶。
啊!大海就(发现展现)在它们眼前。
(1)默读课文,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2)青蛙最大的愿望是。可后来它失望了,原因是。最后它
到达了山顶。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的镶(xiāng)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丽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yíng)洲、湖心亭、阮公墩(dūn),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kuàng)神怡( yí)呢!(节选自《西湖》)
(1)照样子,写词语。
葱白:
(2)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它是把比作
(3)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西湖美吗?请你为它设计一条广告,让海内外的游人都来欣赏它的美景吧!

阅读《牛顿卖菜》,完成练习。
牛顿卖菜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十一岁就死了父亲,由母亲带着他和四个弟弟回到农村。为生活所迫,牛顿停了学,和母亲一起下地种菜。每逢赶集,就由牛顿挑着满满的一担菜到集上去卖。
一天,集市上人群熙(xī)熙攘攘(rǎng),有卖杂货的,有售土产的,有摆地摊的,人们讨价还价,十分热闹。可是,在远离集市的街尾一家药铺门口的篱(lí)笆(bā)外,放着一副菜担子。菜担子为什么要放在这样冷落的地方?菜担子里装满新鲜蔬菜,却不见卖菜人。顾客们自选自挑,临到付款(kuǎn)时,有人大喊一声:“这是谁卖的菜?”这时从篱笆侧面走过来一位少年,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他接过菜款数也不数,就往兜(dōu)里一塞,又走开看他的书去了。这担菜就连三分之一的钱也没收到。
有一次卖菜时,挑到半路上,突然刮起大风,牛顿兴致大发,张开双臂,一会儿顺着风走,一会儿逆着风跑,嘴里还不停地数,仔细测量走过的距离。原来他在计算风速,等他想起菜担时,已经只剩下一根扁担了。
有人说科学家都是怪人,其实不怪。他们读书、想科学、学科学往往入了迷,其它事情都不放在心里。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熙熙攘攘:
②冷落:
(2)牛顿为什么把这担菜放在冷落的地方?

(3)第三自然段中,“兴致大发”中的“兴致”应理解为()
A、牛顿对突然而来的大风感到好奇、兴奋,因而很有兴趣。
B、牛顿觉得这是一个计算风速的好机会,因而很有兴趣。
(4)请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阅读《知了学飞》,完成练习。
知了学飞
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于是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知了很怕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教给它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
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跟想跟着大雁一齐展翅高飞。可是它用力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这时候,知了眼望着万里长空,只见大雁振翅远飞,真后悔啊!
可是这时已经晚了,它只好叹着气说:“迟了!迟了!”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 自 (): A形容充实 B感到已经足够 C骄傲
② 东西望()A陈设,铺排B看,望 C扩大,夸张
(2)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知了很怕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

(3)文中具体描写知了学飞的是第自然段。
(4)阅读完这篇寓言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