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
(1)解词:弥漫:
(2)你觉得车厢里弥漫的只是花香吗?除了花香还有什么?
课外类文阅读。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越 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2年,47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旅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这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脆 虚)弱,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睛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 发)着千千万万的人。
(1)默写古诗,把短文补充完整。
(2)用“√”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字。
(3)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与世长辞( ) ①优美的语言。②告别。③躲避。
②收复失地( ) ①重复。②报复。③恢复。
(4)短文围绕“爱国”写了陆游哪几个方面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 )衣,腕上的手表浸( )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 )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和平 和平 和平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给末尾处加标点。
(2)用“____“画出细节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应该用________(A.急速、激昂 B.低沉、缓慢)的语调,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文中不仅写“我”听见了爸爸的呼唤,还写了有更多的人都听见了,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起__一致)行动起来,(维持__维护)和平,(制止__阻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 )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用“\”画去括号内使用不恰当的词。
(3)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声。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据今几百年前的一个晚上,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百姓们与入侵的敌人进行了殊死博斗。战胜了侵略者。
就在人们欢庆民族战争伟大胜利的时候,没想到,一个潜藏的敌人趁大伙儿不注意,悄悄潜入市政厅地下室试图搞破坏。当时,市政厅地下室正好堆满了火药。他见四处无人,便放好炸药包,用一根导火线接上,一直伸到外面的院子,点燃导火线跑掉了。
他刚走,一个叫于连的小孩子到院子里玩,他很快看见了燃着的导火线。情况非常紧急,找人已经来不及了,他急中生智,赶紧撒尿淋湿了导火线,浇灭了火花。
布鲁塞尔人民后来知道了,特地请艺术家为他塑了一尊裸体撒尿铜像,以表彰和纪念这位拯救城市和人民的小英雄。
(1)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①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财富并奴役别国的人民。( )
②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
③救。( )
(2)画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请改正过来。
________改成________ ________改成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当( )(填地点)的人们庆祝胜利的时候,没想到,有一个敌人把炸药包放在了( )(填地点),试图搞破坏。但( )(填人名)急中生智,用尿把导火索浇灭了。
(4)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课外类文阅读。
鸬鹚报信(节选)
宋朝时,在湖南有一座仙人山,山上有一个农民起义军的大寨子,叫仙人山寨。寨主是杨幺的部将刘衡。寨下河滩边住着一户渔民,祖孙两人,爷爷七十多岁了,叫陈冬甫,孙儿才十一二岁,叫陈小毛,靠放鸬鹚捕鱼为生。刘衡见他们一老一小相依为命,便非常体贴他们,每次打了豪绅财主和官家的粮食钱财,都亲自给他们送上一些。祖孙两人每次捕了鱼,也很便宜地卖给义军。
一天,刘衡对小毛说:“小毛,你能训练鸬鹚报信吗?”
“训练不好挨( )耳光!”小毛马上接话,天真地在脸的一边刮了一耳光。
刘衡走了以后,小毛真的和爷爷商量训练鸬鹚的事了。夜里,小毛扎( )了一些稻草人,用棕片、荷叶编成盔( )甲披戴起来,让他们坐在船上,再悄悄地从河湾划到滩边来。开始,鸬鹚不警觉,小毛在脸上涂了锅灰,轻手轻脚摸向鸬鹚船,捉住一只鸬鹚。那鸬鹚一阵“嘎啊,嘎啊”乱叫,翅膀乱扑脚乱抓,别的鸬鹚也醒了,把头从翅膀里伸出来,东张西望。发现伙伴被黑影捉走了,又急又怕,“嘎啊,嘎啊”放声乱叫,“扑通、扑通”,一只只急忙钻( )入水中了 。
小毛就这样隔一天“捉”一只,隔两天“吓”一回,训练了半月二十天,久而久之,这些鸬鹚在夜里都很警觉了,还派了“哨兵”轮班放哨哩。
一天,宋军一支水军从鼎州(今常德市)城里偷偷开出来,夜蚊子打哈欠——好大的口气,要一举收拾仙人山寨。他们每只船上,坐满铁盔皮甲、举矛拿刀、背弓挎箭的妖贼,船内没有一星儿灯火,也没有一丝儿声响,连划船也是用巴掌宽、三尺长的桡(ráo)片,顺着船边一下一下往水里插。船只刚刚过河湾,就被鸬鹚哨兵发觉了,“嘎啊——嘎啊——”叫了起来,别的鸬鹚也惊醒了,晓得发生了情况,也“嘎啊,嘎啊”互相呼叫。
滩头茅棚里,陈冬甫爷爷醒了,孙儿小毛也醒了。爷孙俩翻身朝河里一看:黑糊糊的一片船只,不知来了多少宋军。爷爷说:“我筛锣,你上山报信!”
小毛起脚就跑,爷爷“当当当当”打响了大锣。鸬鹚呢,以为船上的人要捉它们,又受了锣声的惊吓,“扑,扑,扑”,一只只钻入水中了。
刘衡一听到阵阵又急又紧的锣声,马上带领义军披挂下山,在山腰碰上了小毛,知道宋军已到了河边,立即兵分两路:步骑兵在滩头摆开战场;水兵划船断宋军的后路。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还派了‘哨兵’轮班放哨哩”中“哨兵”双引号的作用是______。(A.引用 B.特定称谓)
(3)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______(A.歇后语 B.谚语),我也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4、5自然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小毛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