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阻绝。(            )②乘奔御风。        (             )
湍绿潭。(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用“/”给[乙]文中画浪线处断句。(断两处)
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回答。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亦若是则已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虑

D.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4)把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阅读下列以“读书•学习”为主题的相关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丁】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 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 ,人咸易 之。及长大,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 ,终有所成。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 ,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编》)

[注]①板桥:即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②殊:根本③寝陋:丑陋④易:轻视⑤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⑥箸:筷子。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裘葛之遗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③孤岂社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或对客不听其语

  

(3)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用法相同的组是  

A.板桥幼随其父学

其真无马邪

B.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自钱孔人,而钱不湿

C.蒙乃始就学

乃重修岳阳楼

D.自以为大有所益

全石以为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向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5)下列对上述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诸生”在太学学习,那里师资雄厚,书籍丰富,但还有的人”业不精,德不成”,是因为学习不够专一。

B.【丙】文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乙】文中的吕蒙学有所成,就是因为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书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C.【丁】文板桥刻苦自学,由浅入深,积极探求,喜欢诵读默背达到了“当食忘箸”的痴迷程度。

D.【甲】文宋濂以“太学诸生”为例,对”东阳马生”进行了劝勉,言辞恳切,发人深省:【乙】文用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善劝,吕蒙听劝,言简意丰,富于情味;【丁】文先抑后扬,夹叙夹议,揭示了刻苦自学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 而弗牵,强 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 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 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和】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④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君子之教喻也

   

②师 · 而功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②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阅读下面节选的短文和诗句,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源行》(节选)

王维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注释】①武陵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西南,晋时属武陵郡。②物外:世外。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便要还家  

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薄暮渔樵乘水入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C.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D.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请写出《桃花源记》选文中与《桃源行》中画曲线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

(5)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王维的《桃源行》二者主题思想基本一致,请你说说两部作品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甲】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奢:赵奢,战国时期赵国著名将领,赵括之父。②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①公将鼓之  

②既克,公问其故  

③以天下莫能当  

④秦悉坑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成语:  

意思: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