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范宣学①,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②,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名人。②咨嗟:赞叹。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贤于材人远矣 贤:________________
(2)不宜劳思于此 劳思:________________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其不知丘也亦甚矣。
阅读甲乙文段,按要求答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说,游说。③养:供养之地。④未之以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蹴尔而与之生(用脚踢) | B.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
C.孔子见齐景公(召见,接见) | D.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听说)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蹴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B.是亦不可以已乎//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
C.今说景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D.孔子辞不受//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万钟于我何加焉//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 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C.行道之人弗受//辍耕之垄上 | D.乡为身死而不受//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 .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内容可概括为:孔子不受景公之赐。 |
B.【乙】文可作为【甲】文的一个事例论据,有力地证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从而论证论点。 |
C.【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是指见利忘义。【乙】文中孔子的表现印证了《论语》中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
D.【甲】文以议论为主,运用排比句式,语句流畅,气势充沛。【乙】文以叙述为主,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2)童隶(3)而登焉。沙之色正黄(4),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5),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张孝祥《观月记》
注释:(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5)阆(làng)风、瑶台、广寒之宫: 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2)于是为备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去人远者又胜也 | B.今余之游金沙堆中秋之月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如玉盘 | D.尽却童隶而登焉独往而远人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甲乙两文均采用了等表达方式,都用了修辞手法,甲文点染出了一个的美妙境界,乙文月下之景,恍惚中如使人进入。
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仆(我)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④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⑤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⑥尘念,此际暂生⑦。
【注】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⑥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⑦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竹千余竿(长) | B.流水周于舍下(环绕) |
C.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所以) | D.或坐或睡(有的) |
下列加点的词语,与“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以牒为械 | B.以伤陛下平明之理 | C.以彰其咎 | D.青乃自以精兵走之 |
文中没有体现出作者思想的一项是()
A.寄情山水 | B.怀念故人 | C.归隐山林 | D.洁身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