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注释】①戴安道就范宣学:戴安道和范宣均为我国晋代名人。②咨嗟:赞叹。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贤于材人远矣 贤:________________
(2)不宜劳思于此 劳思: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晏子使楚》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皆以美于徐公

B.水土异也 渔人甚异之

C.橘生淮南则为橘 君将哀而生之乎

D.齐人固善盗乎 固以怪之矣

(2)选文划线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烟艇记

[南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

陆子曰:“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

【注】①楹:间。②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③玉笥(si):山名。

④棹(zhao):桨,文中代指船。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则 寄 其 趣 于 烟 波 洲 岛 之 间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若小舟然

然:

  

②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

计:

  

③还泊于玉笥之下

泊:

  

④纳烟云日月之伟观

观: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4)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①节“    ”交代了小屋得名的缘由。

②第②节“穷达异矣”中“穷”指“  ”,“达”指“  ”。

(5)请谈谈你从下面两句中读出的弦外之音。

①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

②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养生

[宋]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ì):安逸,舒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分以养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C.夫已饥而食

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D.晚食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②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3)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 ,匿桥下。久, 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 释之为廷尉   

②使骑捕之, · 廷尉   

③此人亲 · 吾马   

④民安所 · 其手足    

(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②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4)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名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 ,溪上大声漎 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 宛首而顾其侣。援 石而登, 俯视溶云 ,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 "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 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 ,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 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姚鼐《游媚笔泉记》)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 石 出 潭 中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水尤 · ·

  

②乃记之而 ·

  

③被而 ·

  

· 客九人饮于是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译文: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③翼乎临于溪右

译文:   

(4)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

(5)【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