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氧化氯(ClO2)作为一种高效强氧化剂已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I级安全消毒剂。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或橘黄色气体,性质非常不稳定,温度过高或水溶液中ClO2的质量分数高于30%等均有可能引起爆炸,易与碱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1)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制备ClO2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H2C2O4+2H2SO42KHSO4+2ClO2↑+2CO2↑+2H2O
①在反应开始之前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80℃,然后停止加热,并使其温度保持在60~80℃之间。控制温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装置A用于溶解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其中最好盛放_______(填字母)。
a.20mL 60℃的温水          b.100mL冰水  
c.100mL饱和食盐水          d.100mL沸水
③在烧瓶中加入12.25g KClO3和9g草酸(H2C2O4),然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水浴加热,反应后生成Cl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ClO2
(2)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饮用水中ClO2、Cl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至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入少量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步骤5:再调节溶液的pH≤2.0;
步骤6:继续用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①步骤1中若要量取20.00mL水样,则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1~4的目的是测定水样中ClO2的含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O2+2KI=2KClO2+I2  2Na2S2O3+I2=Na2S4O6+2NaI,则步骤4中加入的指示剂为_________,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5的目的是用I-将溶液中的ClO2-还原为Cl-以测定其含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39年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其核心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NH3+C02+NaCl+H20=NH4CI+NaHCO3(晶体),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氢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
(2)下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 g水);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3)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的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导教师指出
应在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的洗气装置,其作用
(4)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 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04 g,则NaHCO3的产率为

无水AlCl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该物质在183℃时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拟利用中学常见仪器设计实验制备无水AlCl3,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
a.加入MnO2粉末 b.点燃A中酒精灯 c.加入浓盐酸 d.点燃D处酒精灯
(2)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该装置存在安全隐患,请指出
(4)甲同学认为F和G可以用一种仪器替代,且加入一种药品即可达到相同效果。这种药品可以是____。
(5)E中得到少量白色粉末,打开软木塞后可明显观察到锥形瓶中有白雾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以下装置进行不同的实验。其中a为用于鼓入空气的气囊,b为螺旋状铜丝,c中盛有冰水。

(1)若用A装置做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则还需连接的装置是(填序号),该装置中应加入试剂。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A装置试管中除加入反应液外,还需加入的固体物质是。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小组同学欲做乙醇氧化成乙醛的实验并收集生成的产物,则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再用制得的乙醛溶液进行银镜反应,选用2%的AgNO3溶液和2%的稀氨水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是

某校化学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是否生成SO2,设计了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铁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在取用浓硫酸的过程中,不慎在皮肤上沾少量浓硫酸,处理的方法是
(2)导气管e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在反应过程中,因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起到“液封”作用阻止SO2气体逸出而防止污染环境;二是
(3)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4)小组讨论后认为:由于常用的铁丝是铁碳合金,生成的气体中还可能含有CO2。写出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

树德中学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12(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序号)。
A.往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B.加热
C.往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兴趣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探究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恰好中和(有指示剂)的方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
丁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换算为标准状况)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判定甲方案是否可行(填“是”或“否”),理由是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 mL,滴入0.200 0 mol/L的NaOH溶液,消耗NaOH溶液22.00 mL,该次测得试样中盐酸浓度为mol·L一1
b.重复以上操作多次取平均值获得实验结果
③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已知:部分CaCO3会转化为更难溶的MnCO3)
④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转移到中。
(ii)反应完毕,每间隔l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