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拿破仑驰骋法国政坛和欧洲战场的那段时间被称为“拿破仑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这点可以由下面事实证明,即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等。
——恩格斯
材料二 拿破仑称帝加冕礼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1804年公布。拿破仑一世主持编制工作。它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证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稳定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保证了农民利用自己的小块土地。是“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辞海》
材料四 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
——19世纪英国将军纳皮尔
请回答:
(1)试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中的拿破仑是哪个政权的皇帝?他“称帝加冕”于哪一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地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
(5)材料五作者对拿破仑对外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6)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拿破仑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拿破仑最后兵败滑铁卢,说明当时欧洲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什么力量?
2011年岁末,中国第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隆重推出,收视率节节攀升。一道独特而醒目的海洋文化景观,激起国人对相关历史的追溯。
材料一
图1图2
材料二明朝将领戚继光说: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郑成功写给荷军驻台湾总督的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由此开始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上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了刺激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的热度不断升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清朝时期,材料一图2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与哪一对外政策有关?(2分)
(2)材料二中戚继光为实现“海波平”的愿望,带领沿海军民进行了怎样的军事斗争?材料三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哪一年?材料二和三表明明清时期我国面临着怎样相似的问题?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在哪一次运动中实现了海上力量的短暂“复兴”?这一复兴运动的破产与后来发生的哪一次战争有关?
(4) 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两个原因。(2分)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法是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60年前,随着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即将进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之时,我国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中国的法律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制体系,使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民主制度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应运而生。
材料二:2013年10月和2014年3月在全国开始实施新出台的旅游法和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4年全国人大计划制定网络安全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安全法、行政诉讼法等多部法律。
材料三:
(1)第一部宪法颁布前,在我国起到治国安邦总章程作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联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背景。
(2)请你分别指出材料二、三中的治国的方略和制度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图②的国情依据有哪些?材料三制度的共同作用怎样?
(4)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带给我国现代化建设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1895年至1898年不完全统计,这四年间新创办的企业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小浪潮。主要企业有
企业名称 |
创办者 |
地点 |
时间 |
合义和丝厂 |
楼景晖 |
浙江萧山 |
1895年 |
张裕酿酒厂 |
张振勋 |
山东烟台 |
1895年 |
苏纶纱厂 |
陈润庠 |
江苏苏州 |
1896年 |
通久源纱厂 |
严信厚 |
浙江宁波 |
1896年 |
通益公纱厂 |
庞元济 |
浙江杭州 |
1897年 |
商务印书馆 |
夏粹芳等 |
上海 |
1897年 |
源昌碾米厂 |
祝大椿 |
上海 |
1898年 |
材料二:甲午战后,清政府工商政策改变,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放松限制……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华设厂,洋货在华大量倾销,造成农村以纺纱织布为主的家庭手工业急剧破产。机织棉纱、洋布和其他商品需求量迅速上升。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民族企业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出现兴办实业小浪潮的原因有哪些?
(3)19世纪末民族工业发展使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探究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发展引人注目,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材料一:1850——187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12%,德国是2.7%;1870——190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德国是4.8%。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而德国仅占13.2%;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为14%,德国达到14.3%。
材料二:德国大事年表(1871——1905年)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德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这一时期德国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图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
(1)图一、图二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这两幅图片呈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什么特点?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