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测评中,分“优、良、不及格”三个等级进行学生互评.某校高一年级有男生500人,女生400人,为了了解性别对测评结果的影响,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高一年级抽取了45名学生的测评结果,并作出频数统计表如下:
(Ⅰ)从表二的非优秀学生中随机选取2人交谈,求所选2人中恰有1人测评等级为良的概率;
(Ⅱ)由表中统计数据填写下边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
的把握认为“测评结果优秀与性别有关”.
|
男生 |
女生 |
总计 |
优秀 |
|
|
|
非优秀 |
|
|
|
总计 |
|
|
|
参考数据与公式:
,其中
.
临界值表:
![]() |
![]() |
![]() |
![]() |
![]() |
![]() |
![]() |
![]() |
已知函数(其中A、B、
是实数,且
)的最小正周期是2,且当
时,
取得最大值2;
(1)、求函数的表达式;
(2)、在闭区间上是否存在
的对称轴?如果存在,求出其对称轴的方程,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已知数列的前
项之和为
,且满足
,
(1)、求证:是等差数列;
(2)、求的表达式;
(3)、若,求证:
。
已知函数在
处取得极值.
(1)求实数的值;
(2)若关于的方程
在区间
上恰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3)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不等式
都成立。
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
大于0,且
是方程
的两根,数列
的前
项和为
,且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
项和为
,试比较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已知函数,记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当
时,
(1)计算、
、
、
;
(2)猜想的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3)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