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请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2)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
(3)请用“”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4)请给第2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5)这个选段主要写:
(6)你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为什么?
课外阅读
我有点不高兴,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色的,籽粒掺(chān shēn)杂着荚皮和角柄。不过还好每个人交的树种都挺多。我扫视全班同学一下,想说什么,可是没有说。
我刚被分配到这所学校,担任这个班主任。初来乍到,不便说什么。
这时,走上来一个小女孩,穿一身素的秋装,显得落落大方而略带羞涩。她走我眼前,冲我抿(miǎn mǐn)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怎么没采到我问
“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她的脸刷地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那,你采的呢?”我又问。
她从兜里掏出一个小葫芦,又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在桌子上展开,然后凝望那小葫芦嘴儿,小心翼翼地往外抖,一颗、二颗、三颗……我看着她倒出来的树种(zhònɡ zhǒnɡ),不由得心里一动,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中充满温暖。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样子,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原野上,一棵棵洋槐(kuí huái)树正在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目光正和我凝视的眼神相遇,我笑着点点头,她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了一下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我扫视一下全班同学,发现几十双眼睛都在注视着那白纸上不多的洋槐树籽。
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扎起来,唯恐丢失一粒。
我站在讲台上,开始了老师生涯第一次讲话。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
初来乍到:一般:
(3)短文中有不少表示“看”的词语,请摘抄4个。
(4)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5)给第4小节加上标点符号。
(6)用“‖”将文章分成三段。
(7)文章的第一句说:我有点不高兴。“我”为什么不高兴?
(8)“一个小女孩”是这篇短文的主人公。简要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9)“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了,心中充满温暖。”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内阅读《北京的春节》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看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基本是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这个片断主要写 。
(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这个谚语说明了。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呢?
答:。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顺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答:(1)(2)
(3)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8)找出一个过渡句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填空
(1)春节期间,步行街上人来人往热闹拥挤,请你写出体现人多,热闹情景的成语:、、。
(2)千门万户曈曈日,。这是描写() 的诗句,你还知道描写()的诗句、。
(3),观千剑而后识器。
(4)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的习惯。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民居
()、()。
(5)客家人在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 ,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勤俭持家的愿望。
读句子,回答问题。
(1)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奇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句子中,“奇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数以千计”这个词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傣族人至今还保持着这个习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