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片是古代雅典一位重要的政治家,请说出他的名字以及他的改革给雅典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中“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改革”指的是日本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次改革给日本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3)材料三的图是在哪一事件之后形成的?请用一句话来形容其特点。
(4)综上材料,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西方福利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是2012年7月即将举办的伦敦奥运会的会徽,伦敦是迄今为止举办夏季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城市,英国将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英国与国际关系”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第一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一些与英国相关的图片与资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材料二

图一 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英国陈列馆
①材料一出自英国的哪个重要法律文献?
②从经济方面说说如图一所示英国能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2)第二小组的同学准备了另外一些图片和资料,致力于展现英国与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

图二图三图四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体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①图二中以英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是什么?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四是某一组织的旗帜,该组织的出现反映了当今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②材料四中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
(3)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你认为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应对?

中、美、日三国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三国之间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三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回顾一:友好的历程
(1)古代史上中日之间友好往来,大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请列举一典型事例。
回顾二:伤痛的记忆

图一

图二图三
(2)根据图一说明美、日参与了近代哪一次侵华战争?为了摆脱图二所带来的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什么改革?图三签署的损害中国主权的文件是什么?
回顾三:真诚的握手

图四图五
(说明:图四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中美总统共处方寸之间的一批珍邮首日封和邮票。这款将胜利标志“V”印在龙和鹰握手中间的首日封十分特别,设计者把象征中华民族的龙与象征美国的鹰一起握手,寓意中美关系和中美友谊。)
(3)根据图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龙鹰握手”的历史文献是什么?图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回顾四:感悟历史
4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习近平接受美媒采访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三国关系曲折发展有何感悟?

2012年3月全国两会在京隆重召开,为今年10月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做了充分的准备。中国共产党通过历次各种会议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从而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和发展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1)

时间
提示语(内容)
会议名称
1921年
开天辟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945年
通过新党章,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
1949年
制定并通过,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第一届政协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大
1978年
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2)中国和苏联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各自都对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请你在下表空白处填上适当内容。

探索历程
探索的主要内容
革命道路
苏联(俄):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开端,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中国:发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的正确革命道路。
经济建设道路
苏联(俄):1921年,实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0年代后期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中国:通过,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十五大首次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近两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2012年4月初,我渔民在我国南海海域黄岩岛附近正常作业时,菲律宾军舰却欲抓扣中国渔民,中国国家海洋局迅速派出我国最为先进的310海监船实施保护,随后中国外交部发布严厉外交声明,坚决维护我国南海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A B C D
材料二 “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材料三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清·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材料五《人民日报》北京2012年3月22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胡锦涛强调,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我们应该沿着这条正确道路继续向前迈进,不断巩固成果、深化合作,努力再创新局,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人物是________(只填字母)。明朝中后期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只填字母)。(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是什么历史事件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到元朝时期,这个“民族大家庭”又新添了哪一个成员?(2分)
(3)材料三中 “余”的最大贡献是什么?(1分)
(4据材料四回答,清朝时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我国哪一地区,从而维护了国家主权?(1分)
(5)据材料五回答,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1分)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发展,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再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之后日本的改革中为满足人民对土地问题的需求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建国初期的哪一部法律文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何意义?
(3)材料三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你认为古今中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