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虽有嘉肴》,完成下列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解释下列加点词。
(1)虽有佳肴(          )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3)学半(            ) (4)然后能自强也(               )
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两处)
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以             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据《后汉书》改写)
甲文作者宋濂,初文学家,从体裁上看属于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送之(2)获有所闻
(3)忘其猪而听经(4)见而欲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不以其道执策而临 (《马说》)
B.中有足乐者不敢出一言复(《送东阳马生说》)
C.故余愚(《送东阳马生说》) 有千里之能(《马说》)
D.止印三二本(《活板》)听茶声然(《核舟记》)

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读了甲乙两文后感受最深的一点。

阅读文言文,回答11—13题。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祥,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为:筑复:又敛:征收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齐之辞者也 相似,其实味不同
君不筑台矣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
甲文中晏子运用的故事反击楚王,乙文则反映晏子具有的思想。
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鸟说》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4 分)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1)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2),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3),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4)不深山之适(5)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1)即:走近,靠近(2)掬:用手捧,盈掬:这里指用手满握。
(3)鵱:音构,鸟卵。这里指幼鸟。(4)奚:为什么。(5)适:到……去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则二鸟于其枝干之间( ) (2)雌者翼之( )
(3)鸣乃( )(4)见于人奴以死(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桂上日有啁啾者何陋有(《陋室铭》)
B.雏出矣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C.即视之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主人戏手撼其巢则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 旁 有 桂 一 株 焉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本文和《马说》在写法上相似,都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19题。(共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⑵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涓人:宫中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④能:能出高价。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 骈死于槽枥之间()⑵ 一食或尽粟一石()
以报君()⑷ 天下必以王为能马()
翻译两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甲】【乙】两文中最能表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话是哪一句?
【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9-11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纵步:放开脚步,这里指散步。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⑤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怀民亦未()(2)竹柏影也()
(3)余寓居惠州嘉祐寺()(4)兵阵相接()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到?
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所记都是一次散步。你能说说作者在两文中透露的心境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