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太祖视事东阁①,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②者。参军③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①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②浣濯:洗涤。   ③参军:官名。
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臣之妻臣      私                        主公行节俭   躬                     
谤讥于市朝   谤讥                        而后不然     或               
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                                             
(2)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译文:                                                                          
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宋思颜分别采用了哪种进谏方式?其结果如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晏子使楚》,完成小题。
1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2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苏教版教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缚一人(yì)王 B.生于淮北则为(zhǐ)
C.缚者(jiē)为者也 D.(guǎ)人反取病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晏子将使楚(2)齐之习者也
(3)晏子席,对曰(4)入楚则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辱之,何以也?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伤仲永》,完成小题。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选自人教版教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yì)人奇之 B.以钱币(qǐ)之
C.环(jiē)于邑人 D.(mǐn)然众人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仲永(2)借旁与之
(3)稍稍宾客其父(4)泯然众人矣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尝识书具。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仲永由“神童”最终变为了常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钟则不 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B. 所识穷 者得我与(乏:贫苦,缺乏)
C. 孔子 不受(辞:推辞)
D.弟子曰(谓:认为)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行道 人弗受录毕,走送
B. 万钟 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 桓、灵也
C. 景公致廪丘 为养太医 王命聚之
D.行思 不学则怠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 【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 【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 【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4.

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意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于是信孰视,俯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度淮,信乃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为郎中。信数以策干项羽,羽弗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弗斩。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汉王以为治粟都尉,上未奇之也。
下列句中的“以”与“信数以策干项羽”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一战 B.何不试之以足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扶苏以数谏故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韩信出身贫寒,又不会营生,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
B.韩信曾经在亭长家混吃,亭长的老婆同情他,一大早就做好了饭,等韩信来吃。
C.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
D.汉王得到滕公的推荐,让韩信管理粮仓,但是并没有要重用的意思。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亭长妻②于是信
见滕公法当斩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
②与语,大说之,言于汉王。

【古文阅读】
锦石滩
〔明〕袁宗道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 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注释] ①六合:地名,今江苏六合。②净练:喻江水。③小李将军:李昭道,画家。④簏:小篓子。
⑤戟手:打招呼。⑥跋: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的一种文体。 ⑦衰飒:衰老。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 B.如/秋天晚霞
C.一老翁/向予戟手 D.送/《游锦石洲》诗一首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长五六里(2)洁白如玉
(3)余拾取数枚归(4)一字不留亦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本文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