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4×1024个氯化氢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将其溶于水配成5L溶液,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含0.4 mol Al3+的Al2(SO4)3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下图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盐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该实验小组做了三次实验,每次取溶液各50mL,并记录如下原始数据。
实验序号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温差(t2-t1)℃ |
||
盐酸 |
NaOH溶液 |
平均值 |
|||
1 |
25.1 |
24.9 |
25.0 |
31.6 |
6.6 |
2 |
25.1 |
25.1 |
25.1 |
31.8 |
6.7 |
3 |
25.1 |
25.1 |
25.1 |
31.9 |
6.8 |
已知盐酸、NaOH溶液密度近似为1.00g/cm3中和后混和液的比热容 C=4.18J(g.·℃)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等浓度的醋酸与NaOH溶液反应,则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4)影响中和热测定结果的关键因素在于:
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措有:。
金晶体是面心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5个金原子紧密堆砌(如图其余各面省略),金原子半径为R ,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求
(1)金晶体中最小的一个立方体含有__________个金属原子。
(2)金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在下列物质中:NaOH、Na2S、(NH4)2S、Na2O2、C2H2、SiC晶体。
⑴其中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晶体是;⑵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⑶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的离子晶体是;
⑷其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⑸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是;
⑹其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原子晶体是。
计算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的价电子对数,并根据已学填写下表
物质 |
价电子 对数 |
成键电 子对数 |
孤电子 对数 |
中心原子杂 化轨道类型 |
杂化轨道/电子 对空间构型 |
轨道 夹角 |
分子空 间构型 |
键角 |
CO2 |
||||||||
BF3 |
||||||||
CH4 |
||||||||
H2O |
||||||||
NH3 |
||||||||
PCl3 |
Co(NH3)5BrSO4可形成两种钴的配合物,已知两种配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Co(NH3)5Br] SO4和[Co (SO4) (NH3)5] Br,在第一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时,产生现象;如果在第二种配合物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现象,若加入 AgNO3溶液时,产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