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塑像中的人物是谁?他主要的历史活动是什么?他的活动对古代文明交往起了什么作用?
(2)图二中人物是谁?简单介绍他的主要事迹。他的活动又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什么特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生产力的办法。”
-----摘自《青海社会科学》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与农场主签定合同,犁掉小麦、棉花各1000多万英亩,以及玉米900多万英亩。政府购买和屠宰了2300万头牛、600多万头生猪,将其当肥料。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材料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安徽凤阳农民这样唱到:“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摘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指出的“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生产力的办法”具体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政府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1950年实行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它与材料四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可以得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请举出中外史实各一例来说明。

非选择题
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是不断的进化的过程。现代史观认为人类历史进程就是从农业社会不断进入工业社会的过程。
材料一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曾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但成本却带来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下次工业革命将会使人类在享受便利能源之余,对于环境的污染也会相对减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这次工业革命中“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材料二 斯大林接手作罗斯的时候,还只有木犁;当他撒手人寰而去,苏联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丘吉尔
(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模式的主要成就。
材料三 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的跌落……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立即救治……并呼吁人民支持他的“大胆试验”。
——北师大版教材
(3)针对材料三中美国经济的问题,罗斯福进行了怎样的“大胆试验”?该“试验”在工业上的措施有哪些?
(4)结合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的能源是什么?
(5)今天中国也正在进行工业化的进程。从上述材料中你有什么感悟?

2014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将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欧盟总部,同时出席在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以下内容均摘自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
报道一(荷兰之行):访问期间,习近平将会见荷兰王国第七代君主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会见议会领导人,并同首相吕特举行会谈。
(1)依据材料判断,荷兰是什么政体的国家?这一政体确立的法律依据最早来源于哪部文献?
报道二(法国之行):古代,里昂是“丝绸之路”的西方终点,如今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代表性产品丝巾仍在这里生产,并出口到中国。……两国人文交流从未间断,推动着中法两大灿烂文明的交流互鉴,拉近了两国民众心与心的距离。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开展青年交流的西方大国。
(2)为丝绸之路开通作出巨大贡献的汉代著名人物是谁?人文交流方面,法国思想对近代以来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请列举史实说明。
报道三(德国之行):德国《时代周报》称,中方曾提出让习近平参观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愿望,德国政府发言人塞伯特尚未对此事表态。中德领导人会否一同出现在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前,现在仍是一个谜。
报道称,预计习近平与默克尔的会谈将聚焦于国际危机以及扩大两国商贸关系。戴姆勒汽车公司将与北汽集团签署协议,以提高它们在北京的合资企业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和发动机的产量。
(3)“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是为纪念哪一次战争中被屠杀的犹太人而建?“奔驰”汽车的发明者是谁?
报道四(比利时之行):3月31日,习近平会见比利时国王菲利普。习近平表示,这是我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访比利时和欧盟总部,具有特殊意义。
(4)欧盟的前身是哪一组织?它的建立代表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报道五(出席安全峰会):我们要秉持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的理念,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使各国政府和核能企业认识到,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核能发展都难以持续,都不是真正的发展。只有采取切实举措,才能真正管控风险;只有实现安全保障,核能才能持续发展。
(5)综合上述所道,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此事国事访问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上海自贸易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它的成立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虽不必使为工贾者尽归于农,然可免为农者相趋于工贾矣。 (贾:商业)
——《清世宗实录》卷五七
(1)材料一中清世宗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这一思想在外交上体现为哪一政策的施行?
材料二:

图1英国对华输出总值图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2)图1中英国对华输出总值的迅速增加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图2表明我国的国有企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材料三:

图3
(4)与图2相比,图3我国体制改革又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其最终目的是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
(5)综合上述回答,联系目前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自清代以来,我国市场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请你结合下面材料,联系有关史实,参与其中学习。


材料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请问材料一中的“大会”是哪一次会议?材料中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材料二:

图1 支援前线的民工小车队图2 解放军进入北平,群众夹道欢迎
(2)图1和图2分别是淮海战役与解放北平时的情景,由此你认为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三:
图3上海各界群众集会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图4
(3)图3中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图4中1958年后农业产量下降,群众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4)材料中邓小平“改变组织方式”在我国农村表现为怎样的形式?
(5)结合上述回答,联系现实,谈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