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蒂图·李维说:“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到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偿”,对于债务的刑罚,当时的古罗马法律( )
| A.以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为首要目的 |
| B.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债务的刑罚准则 |
| C.趋于主张财产执行取代人身执行 |
| D.规定未获赔偿的债权人在期限外不可追债 |
关于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思想界发展状况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进步思想占了主导地位 |
| B.进步思想在同反动思想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 |
| C.宋明理学占据统治地位 |
| D.进步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股反封建的思潮,其根本原因是( )
| A.政治腐败 | B.人民的反抗 |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程朱理学的因循守旧 |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 A.“理”是世界的本原 |
| 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
| C.“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
|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 |
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
|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
|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
|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
|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
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天人感应” | B.“天理” |
| C.因果轮回 | D.修炼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