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战后丘吉尔所云,当其(日本)船只的9/10都已沉没或不能行动,其空中和海上的兵力都已被摧毁,其工业已经被破坏,其人民粮食补给已经日益缺乏——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日本的崩溃实在是早已成为定局。美国的战略轰炸调查报告书也同样地强调这一点,不过却又补充说:“假使日本的政治结构能够对于国家政策作比较迅速有效的决定,那么在军事已经无能为力与政治承认无可避免的现实之间的时差也许即可以缩短。”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导致“日本的崩溃”的因素。(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4分)
材料二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在上个世纪那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承受过巨大牺牲,并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自身谋求独立和解放的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
一一摘自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
一一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
一一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券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一一摘自《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钱)(《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斛:计量单位,与石相似)。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十钱”(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的记载(《史记•律书》)。到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1)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3分)
材料二《文献通考》卷14记载,宋太祖即位后,即下诏减宽商税,“榜(张榜公布)商税则例于务门(务,榷货务,掌管专卖的机关),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又下诏:“关市之租(税),……当从宽简,……其参酌裁减,以利细利(百姓的点滴收益),”“除商旅货币外,贩夫走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即税)。”
——孙健编著《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三北宋税收比例变化表

时间
两税收入比例(﹪)
征榷收入比例(﹪)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
67.34
32.66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49.73
50.27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32.24
67.76

注:“两税”主要是土地和财产税。“征榷”是商业税和政府对重要商品的专卖。
——据郑学様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政府的商业政策与以前的朝代相比有什么变化?(4分)分析其影响。(2分)
材料四一百年前,西方用商品、枪炮和思想侵入了中国。……中国曾经被伏尔泰和耶稣教的传教士们称赞为世界上最文明和治理得很好的国家。现在这个大清帝国似乎是“可怜亦复可笑”了,它抵挡不住这些新兴的欧洲“王子”,这些工业西方的矛头。
——[英]格林堡著《不列颠的贸易和中国的开放》
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
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
扬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
(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材料二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
(2)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
材料三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2005年在合肥召开,至2009年,已召开五届。
(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毛泽东的民粹主义思想及其本质上的小农倾向和他对“共同生活、共同劳作”的农民理想的浪漫称颂,使他把“人民”这一概念仅仅理解为农民群众(因为农民毕竟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并导致他高度评价他相信农民所具有的那种自发的革命性。……如果说,毛泽东因其民粹主义思想而被证明不是一个纯粹的列宁主义者,那么,在中国的历史环境中,正是这些平均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对成功地实现一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莫里斯.•迈纳斯《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此外,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和私营的)与合作社(变工队在内),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也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简单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现在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毛泽东书信集》
材料三右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莫里斯·迈纳
斯关于毛泽东的“民粹主义思想”观点的看法。
(2)材料三中该期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