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众所周知,“轴心时代”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期间世界各地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比方说在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在印度出现了释加牟尼。后来在希腊就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大思想家。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人类文化主要的财富,而且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而且都是大体上同时发展起来的。雅斯贝尔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
因此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我们能不能这样看,21世纪或者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是对2000多年前“轴心时代”的新的飞跃?……可以说,人类文化正在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材料二 当下世界、洲界、国界似乎模糊起来,但不同文明间的分歧乃至争斗,又普遍存在,有时还以一场激烈的形态展开(如在巴以之间)。可见,文化的两个向度——一全球化和多元化同时存在。……总之,与全球化相应的,即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彼此纷争。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类文化在“轴心时代”和“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汤一介所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的认识。(要求:以“认识”为中心;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曾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就是最伟大的成就。它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奖来得相当不易。当时,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经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得奖。
一一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一般公众,甚至许多当权的人都没有意识到使用核弹的战争究竟会引起怎样的后果。一般公众仍然用城市的毁灭来想像,据了解,新的核弹比旧的核弹有更大的威力,一颗原子弹能毁灭广岛,而一颗氢弹能毁灭像伦敦、纽约和莫斯科那样的大城市……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应当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制止一场其结局对一切方面都必然是灾难的军事竞赛…。
——《罗素一一爱因斯坦宣言》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获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爱因斯坦。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事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一一《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日本投降的原因。
(2)举出诏书中为战争辩解的内容并给出你的评价。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这儿,老是有两党用笔或用阴谋斗争着;然而到了武装保卫国家和自由的时候,这两党又团结起来了.这两党互相监督着;他们互柏阻止侵犯法律的神圣性;他们互相憎恨,但是他们都爱国家。
一一伏尔泰论英国的政党
材料二 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认为政治派别的存在是美国最危险的敌人;它导致派系纷争,勾心斗角,民众的猜忌和骚乱,会毁掉新生的美国。
(1)伏尔泰和华盛顿对政党政治分别持什么态度?
(2)你如何评价政党政治。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为这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59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发表了他著名的小说《双城记》,该作品以1789年法国革命为背景,是那个时代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在《双城记》的开头,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在小说发表之前的1854年底,狄更斯曾坦言,“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一一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一一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可见,《双城记》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骂,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l)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狄更斯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在狄更斯看来,法国大革命能够为当时的英国统治阶级提供哪些历史借鉴?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一段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