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4年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主要指标: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何现实意义?
(3)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青少年如何保护水资源?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二是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材料二:描绘北京蓝蓝的天空的“APEC蓝”,习主席希望通过努力让“APEC蓝”保持下去,让人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体现我国什么发展战略?
(2)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3)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让“APEC蓝变成“中国蓝”?让民众身心皆富有。

材料一: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9月3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习近平强调,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材料二: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9月3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招待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后回答:
(1)纵观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2)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后,我国将是怎样一番景象?
(3)面向未来,我们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材料一:电影《背起爸爸上学》根据甘肃中学生李勇的真实事迹改编:农村孩子石娃自小丧母,与父亲和姐姐相依为命,因家境清贫,父亲便用一把铜勺决定了弟弟石娃去上学,姐姐则不得不中途辍学。石娃刻苦读书,在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夺得一等奖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考取省城师范学校。但父亲却不幸摔伤,瘫痪在床。重病缠身的父亲不想成为孩子的拖累而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石娃为了既照顾好父亲,又不耽误学业,背起爸爸走上了去省城读书的路。一个山区的苦孩子,以他瘦弱的身躯背起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病的父亲,他背负的是一个沉重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
材料二:为激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参与道德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2007年至今,共举办了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一大批德耀中华的道德模范涌现出来,弘扬了真善美,高扬了正气歌,感动了全中国。
阅读材料,请你回答:
(1)阅读材料一,你从石娃的身上看到了哪些值得学习的正能量?
(2)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活动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哪一方面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公民个人层面分别提出了什么样的倡导?

材料一:2014年3月3日至13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还听取和审议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2014年10月 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是其中部分摘录:

摘录一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摘录二
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摘录三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利益。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表明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的性质是怎样的?
(2)结合九年级教材知识回答,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说明了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3)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要求?
(4)根据摘录三,说说我国制定该《决定》的出发点是什么?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是公民在依法行使哪一政治权利?公民在行使这一权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材料一:雾霾笼罩的日子里,网络搞笑段子悄然流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沁园春·霾: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
材料二:2014年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来宣战。
(1)材料二中网友的调侃针对的是我国环境的什么问题?这与我国实行的什么基本国策和战略相违背?
(2)材料三中向粗放的生产方式宣战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什么的轨道上来?
(3)“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可以为消除雾霾做些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