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篇课文选自《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徐公来,孰视之( )
(3)时时而间进( )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翻译下列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对邹忌评价不妥的一项是( )。
A.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谨小慎微而又谦逊的人。 |
B.他遇事冷静,能客观地分析、思考并得出结论。 |
C.表现出在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真知灼见。 |
D.他能将生活的小事和国事巧妙地结合,向齐王进言。 |
从邹忌的角度谈谈他能成功进谏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不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布衣:平民 |
B.以头抢地尔 |
抢:碰,撞 |
C.休祲降于天 |
休䘲:吉凶的征兆 |
D.长跪而谢之曰 |
谢:感谢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B.仓鹰击于殿上不义而 |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C.与臣而将四矣 |
呼尔而与之 |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以光先帝遗德 |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战国策》。文章记叙了唐雎为维护安陵国尊严进行外交抗争的故事。
B.选文第①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
C.选文主要通过对唐雎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塑造他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形象。
D.选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富有表现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①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太史公曰: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③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危:正直。②衡:违背。③忻(xīn):喜悦,高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王曰:何坐 |
坐: |
|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 |
诣: |
|
③事齐灵公、庄公、景公 |
事: |
|
④既相齐 |
相: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过王而行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C、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
策之不以其道 |
D、余虽为之执鞭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4)填空。
甲文主要通过 描写展现晏子与楚王的精彩交锋,在反击楚国君臣的有意羞辱时,晏子运用 的说理方式赢得胜利。
(5)根据甲、乙两文,简要概括晏子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楼?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冻 馁之患矣 |
|
② 假诸人而后见也 |
|
③余 朝京师 |
|
④ 是甚可怪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集 于此 |
种植之利有大 于此者乎 |
B.不必若余 之手录 |
吾妻 之美我者 |
C. 与之论辨 |
蹴尔而 与之 |
D.言和 而色夷 |
人不知 而不慍 |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谘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
﹣﹣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 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 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 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 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 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 |
但: |
②尔安敢轻吾射 |
轻: |
③老翁手一短柄斧 |
手: |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 |
则: |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②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③有可感者,故记之。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翻译下面句子。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