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普独相凡十年凡:总共 | B.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尝:曾经 |
| C.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次日 | D.帝竟从其请竟:竟然 |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天下事为己任
| A.俯身倾耳以请 | B.皆以美于徐公 | C.必以分人 |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皇帝当初并不怎么重用赵普,曾经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但最终被他刚毅的性格所感动,他也以称职而闻名于世。 |
| B.赵普很善于临机应变,使皇帝改变主意,有一次皇帝因雨不止影响大宴而发怒,赵普告知百姓正在宫外奏乐求雨,使皇帝转怒为喜。 |
| C.赵普敢于进谏,临机制变,和邹忌一样善于讽谏。 |
| D.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他的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他劝说皇帝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也体现在他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惎①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御儿②之鄙人,有植枸橼③于庭者,其实大如瓜,使者见而怪之曰:“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归言于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④也。”
使者以币请之,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 颦蹙以让使者。使者以诮⑤吴人,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既皆以应王求,无以予矣,而王之求弗止。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果之所产不惟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合王口者也。”(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①惎:教;指点。②御儿:古地名,在今浙江桐乡西南。③枸橼:又名“香橼”,果实黄色,味苦。④ 靳:吝惜,不肯给予。⑤ 诮:责问。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则意其犹有美者(猜测) | B.使者见而怪之曰(奇怪) |
| C.吾固知吴人之靳也(本来) | D.颦蹙以让使者(责备)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有植枸橼于庭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 B.使者以诮⑤吴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 C.而王之求弗止乃记之而去 |
| D.而终无适合王口者也而伯乐不常有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惎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
(2)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梁王是怎样一个人?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腰白玉之环()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或夜昏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足肤皲裂而不知范仲淹二岁而孤
当余之从师也去之南都入学舍
以衾拥覆辄以水沃面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_______,乙文范仲淹是:______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_______,_______(要求填写两个)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二)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媵人持汤沃灌()②援疑质理()③幼颖异,能属文()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腰白玉之环
| A.屠自后断其股 | B.以乐其志 |
| C.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 D.才美不外见 |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以书赴告同学者无从致书以观 |
| B.当余之从师也颢目送之 |
|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 D.久而乃和去后乃至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甲乙两文都写了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在从师求学的态度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结合文意分析。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芳容泣而志之(作标记) | B.药之可以即愈 (给……吃药) |
| C.且吾有大事未了(了结) | D.闻言色动 (神色) |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安得汝为寻亲孝子因以为号焉 |
| B.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 C.或风雨骤至或置酒而招之 |
| D.吾病虽剧故虽有名马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结合文章谈谈芳容具有哪些美好的品格。(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言默戒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恶其不祥()②或旦而不鸣()
③故书之以为言默戒()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下面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
| A.无鲜肥滋味之享 | B.弗之怠 |
| C.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 D.当余之从师也 |
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③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