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普独相凡十年凡:总共 | B.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尝:曾经 |
C.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次日 | D.帝竟从其请竟:竟然 |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天下事为己任
A.俯身倾耳以请 | B.皆以美于徐公 | C.必以分人 |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皇帝当初并不怎么重用赵普,曾经把他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但最终被他刚毅的性格所感动,他也以称职而闻名于世。 |
B.赵普很善于临机应变,使皇帝改变主意,有一次皇帝因雨不止影响大宴而发怒,赵普告知百姓正在宫外奏乐求雨,使皇帝转怒为喜。 |
C.赵普敢于进谏,临机制变,和邹忌一样善于讽谏。 |
D.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他的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他劝说皇帝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也体现在他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 |
阅读《岳阳楼记》,回答后面问题。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⑴薄暮冥冥:⑵至若春和景明:
⑶宠辱偕忘:⑷长烟一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B.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C.去国怀乡触目伤怀 | D.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着怎样的作用?(3)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的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打算怎么做,才能拥有这种胸襟。
《王积薪闻棋》李肇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棋局认输。④复其势:意思是按照记忆,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自谓天下无敌②既灭烛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2分)
选文短小精粹,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桃花源记(选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屋舍俨然④咸来问讯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家有名士
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清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 |
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 |
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 |
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的意思,这句诗指路很远,要看到它的尽头必须要用尽眼力去看。 |
B.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萋萋:形容荒草孤独寂寞,十分荒凉的样子。 |
C.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污染:本来指有害物质混入空气、土壤、水源等而造成危害,用在这个句子中说明这条道路很少有人走过。 |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
延绵:绵延的意思,用在这里指这条路径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