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上海市黄埔区一模试题)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物,在受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另外二种氧化物。某校兴趣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①常用 (13) 试剂检验生成物中是否含有水。
②对分解产物中的另外二种氧化物进行假设和验证:(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
假设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假设一: 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现象是 (14) |
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
假设二: 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
A中的现象是 (15) |
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写出A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16) |
③下表是根据“假设二”设计的甲、乙两套实验方案,请指出它们各自的不足之处
方案 |
步骤 |
不足 |
方案甲 |
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 |
(17) |
方案乙 |
先点燃酒精灯,再通一氧化碳 |
(18) |
查阅资料后同学们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该实验过程中装置C的作用是 (19)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NH4HCO3、NH4Cl、K2SO4、KCl都是常见的化肥。
(1)化肥能为农作物补充的营养元素主要有三种,上述化肥含有的两种营养元素是 。
(2)有一包用剩的肥料,可能含有上述四种化肥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a.取少量肥料样品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
b.取少量肥料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c.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e.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①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该肥料的成分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②实验a~e中,不必要进行的一项是 (填标号)。
③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定该肥料的成分,完成下表。(已知:NH4ClNH3↑+HCl↑)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
若 ,则该肥料的成分是 。 若 ,则该肥料的成分是 。 |
镉(Cd)及其化合物在电镀、电池、颜料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镉是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镉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
(1)将含镉物质进行分类,各举一例填入图中(写化学式)。
(2)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填标号)。
A.镉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H2或CO能将镉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镉
C.镉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D.硫酸镉溶液中的硫酸锌可加入镉粉除去
(3)已知硫酸镉易溶于水,设计三种制备硫酸镉的方案(要求含镉原料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完成下表:
方案 |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依据的反应规律 |
① |
|
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
② |
|
(略) |
③ |
|
(略) |
某校学生利用如图所示两个实验探究酸的性质。
(1)试管A中溶液变浑浊的反应是 (写化学方程式)。
(2)试管B中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将此时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3)将所有学生完成上述两个实验产生的废液收集并处理,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Na2CO3,除去钙、铁元素和过量的酸,可观察到:① ,②产生大量沉淀。静置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经检测pH约为7,取样滴加 溶液,无明显现象,钙已除尽。
(4)若处理废液时共消耗Na2CO3 212g,则实验室为本次探究实验至少准备了 g盐酸。(已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氢在太阳中的核聚变放出大量光和热,是太阳能的来源,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对人类未来文明发展至关重要。2021年5月,中科院“人造太阳”EAST实验装置创造了氘、氚核聚变在1.2亿摄氏度下运行101秒的新纪录,为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氢气是高热值清洁燃料,目前主要通过电解水和天然气重整的方法获取氢气,其中天然气重整制氢的一种原理为:CH4+H2OCO+3H2,CO+H2O
CO2+H2。氢氧燃料电池已被用作汽车驱动电源,H2和O2在电池内部(含有H2SO4或KOH等物质的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电能。另外,CH4、C2H5OH等也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它们在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本质上与它们在O2中的燃烧相同。
原子名称 |
质子数 |
中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氘(dao) |
1 |
1 |
1 |
氚(chuān) |
1 |
2 |
1 |
(1)氘、氚原子的构成如表,它们都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 相同。
(2)上述短文出现的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填化学式)。
(3)电解18g H2O理论上能获得 g H2。
(4)上述天然气重整制氢原理的两个反应中,化合价保持不变的元素是 。
(5)燃料电池工作时H2SO4溶液中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 (填化学符号)。
(6)CH4在O2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1)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气体 |
制取方法(或原理) |
发生装置 |
收集装置 |
O2 |
方法1:加热 |
均可选择A装置(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 |
均可选择 装置(填代号) |
方法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
方法3:利用过氧化氢溶液 |
均可选择 装置(填代号) |
||
CO2 |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小组同学将制取的O2和CO2(各一瓶)混淆了,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区分。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
若带火星的木条
|
则该瓶气体是O2 |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 溶液,振荡 |
若溶液变浑浊 |
则该瓶气体是CO2 |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 色 |
则该瓶气体是CO2 |
…… |
…… |
…… |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过程主要包括:a.选择制取装置;b.验证所得气体;c.明确反应原理。你认为这3个过程的合理顺序应为 (填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