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小亮等几位同学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有哪些溶质?
【猜想】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分析与猜想:

有可能剩余另一种反应物,所以你认为溶液中溶质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认为小亮、小芳、小红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正确。
| 实验操作 (在短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名称) |
预测的现象 |
发生的所有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 |
![]() |
|
|
小红同学的猜想正确 |
![]() |
|
|
你的猜想正确 |
【实验分析】小红同学实验中出现了与自己预测的实验现象不一致的情况:她取适量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自己的猜想不成立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她的判断,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 A. |
|
B. |
|
C. |
|
D. |
|
E. |
|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3)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外,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
)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用此法来制取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右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
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叠氮化钠(
)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
,迅速分解为
,反应方程式为。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
,再将
反应可生成
和
气体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检验
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
【
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
中常含有少量的
,为测定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
溶液与
,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
的作用是。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
;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⑤再次称量装置
。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
中含有
的可能原因。
|
M |
【 纯度测定】
精确称量
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已知
(
中的
全部转化为
,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
样品与
溶液接触的操作是。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
的密度为1.25
),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 1 L C. 2 L
(8)计算
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室欲除去粗盐中混有的少量不溶性杂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②;③。
(2)上述三个步骤中都须使用的一种仪器是(填下列有关序号)。
| A. | 烧杯 | B. | 漏斗 | C. | 蒸发皿 | D. | 玻璃棒 |
(3)该仪器在粗盐提纯步骤②中的作用是。
现有下图所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
、
、
、
五种仪器的名称:
、
、
、
、
。
(2)实验室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和装置的编号为,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用
装置可以收集氧气,是因为,当气泡放出时就可以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如果用
收集时,如何证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如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答:
(5)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里,集气瓶底炸裂,这是因为:.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向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在
试管中分别加入2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⑴
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⑵进行操作
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⑷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