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同北见赵王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①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天下之狙②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③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④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⑤乎?’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⑥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注释:①传士: 博学之士 ②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③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④不受:不接受尧的禅让 ⑤社稷之血食: 社稷之神得到祭祀 ⑥孟贲:与后面的“荆庆”,都是战国著名武士。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B.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C.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D.臣南方草鄙之人/也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草之人(        )   ②兵天下之狙喜也(          )
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郑同的性格特点
同为劝谏君王,郑同与《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小题。(共8分)
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③而止,皆曰:“此不下④九石,非王,其⑤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吕氏春秋》)
[注]①说:同“悦”。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关(wā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④不下:不少于。⑤其:副词。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⑴齐宣王(2)左右皆试
翻译句子。
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段结尾说:“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可悲在哪里?
②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胡饼:烧饼。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⑧箸:筷子。⑨啖:吃。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因公()(2)觉饥甚而不敢()
(3)其人已心之()(4)果蔬皆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文言文阅读。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马也()
(3)执策而之()(4)之不以其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上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各有什么寓意?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阅读。
王冕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解释文中这些词
窃:已而:执策:若:
翻译
(1)听已,辄默记。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通()注音:()释义:()
解释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之______   ②指物作诗立______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  ④以钱币乞之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