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后汉书》卷三十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守梁统深相敬待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 |
B.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C.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D.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弊。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 ①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②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虏,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③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因肉袒谢 谢:道歉 |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倍:通“背”,违背 |
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虏 行:将要 |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甲因肉袒谢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
B.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C.①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
D.①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②皆以美于徐公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是:
①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④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⑤阴使聂翁壹为间 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二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3分)
(2)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3分)
(3)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3分)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①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②貣(tè):向人求物。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惟平独吊吊:慰问 |
B.非被矢石之难被:蒙受 |
C.君自谢民谢:辞谢 |
D.吾故系相国故:故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 |
B.民所上书皆以与何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 |
C.后何为民请曰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
D.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乃下何廷尉,械系之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吕后用何计诛信②让封辞赏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上至,何谒⑤后何为民请⑥跣入谢
A.②③⑥ | B.①②④ | C.①⑤⑥ | D.③④⑤ |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2)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
(3)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而母立于兹 | B.汝姊在吾怀 |
C.久不见若影 | D.大母过余曰 |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老年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
C.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下列句中加线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 B.轩东故尝为厨 |
C.庭中始为篱 | D.余既为此志 |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幼奇慧。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遂从苞受业。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以诸生献赋,赐举人,用内阁中书,入军机。
长明通古今,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户部奏天下钱粮杂项名目繁多,请并入地丁征收,长明曰:“今之杂项折征银,皆古正供也。若去其名,他日吏忘之,谓其物官所需,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统勋曰善,乃奏已之。大学士温福征大金川,欲长明从行,长明固辞。退,有咎之者,答曰:“是将败没,吾奈何从之!”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随往者皆尽。
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然亦以是见嫉。其救罗浩源事,人尤喜称之。浩源,云南粮道也。分偿属吏汪应缴所亏帑金,有诏逾期即诛。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上下其议,时统勋主试礼部,秋曹无敢任其事者。长明因挝鼓入闱,见统勋,为言汪已捐复,将曳组绶出都,独坐浩源,义未协,宜仍责汪自缴。统勋曰:“具疏稿乎?”曰:“具。”即振袖出之,辞义明晰。疏入报可,狱遂解。其他事多类此。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三十六年,擢侍读。尝扈跸①木兰,大雪中失橐扆②并所装物,越日,故吏以扆至。问“何以知为吾物?”曰:“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长明劳而遣之。
后以忧归,遂不复出。客毕沅所,为定奏词。又主讲庐阳书院。博学强记,所读书,或举问,无不能对。为诗文用思周密,和易而当于情。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献徵馀录等书。(选自《清史稿·列传二七二·文苑二》)
【注释】①扈跸(bì):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②橐扆(tuóyǐ):一种较为少见的牲畜。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然亦以是见嫉见:表现 | B.上下其议下:交付,下达 |
C.独坐浩源坐:犯罪 | D.具疏稿乎具:完备,详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温福果军溃以死后以忧归 |
B.随往者皆尽秋曹无敢任其事者 |
C.长明劳而遣之和易而当于情 |
D.为定奏词为诗文用思周密 |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分别表现严长明学术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A.寻假馆扬州马氏,尽读其藏书必且再征,是使民重困也 |
B.以诸生献赋,赐举人军机官披羊裘者独君耳 |
C.又主讲庐阳书院人有图其像祀之者 |
D.著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长明在军机七年,干敏异众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严长明的求学过程中,他得到了如李绂、方苞、扬州马氏和刘统勋等人的赏识或帮助,最终功 成名就。 |
B.正是由于严长明的长远之见和刘统勋的奏请,户部要求把田赋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的奏请被及时阻止了。 |
C.严长明办事干练,极具正义之心,多有助人的义举;同时生活简朴,所有军机处官员中只有他穿羊皮衣服。 |
D.严长明博学强记,如果有人就他所读书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他都能回答。他晚年在庐阳书院担任过主讲,著作颇丰。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年十一,为李绂所赏,告方苞曰:“国器也!”
(2)多智数,工于奏牍,大学士刘统勋最奇其才。
(3)浩源缴不如数,逾期十日,牒请弛限。
窦太后,赵之清河观津人也。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各五人,窦姬与在行中。窦姬家在清河,欲如赵近家,请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赵之伍中。”宦者忘之,误置其籍代伍中。
籍奏,诏可,当行。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后生两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亲蚤卒,葬观津。于是薄太后乃诏有司,追尊窦后父为安成侯,母曰安成夫人。令清河置园邑二百家,长丞奉守,比灵文园法。
窦皇后兄窦长君,弟曰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余家,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暮卧岸下百余人,岸崩,尽压杀卧者,少君独得脱,不死。自卜数日当为侯,从其家之长安。闻窦皇后新立,家在观津,姓窦氏。广国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常与其姊采桑而堕,以为符信,上书自陈。窦皇后言之于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于传舍中,丐沐沐我,请食饭我,乃去”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乃厚赐田宅金钱,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与老子,尊其术。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建元六年)崩,合葬霸陵。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误置其籍代伍中藉:登记 | B.比灵文园法比:比照 |
C.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更:更加 | D.识其县名及姓 识:懂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窦姬以良家子入宫侍太后太后出宫人以之赐诸王 |
B.家贫,为人所略卖 至宜阳,为其主入山作炭 |
C.识其县名及姓 从其家之长安 |
D.窦皇后言之于文帝 封公昆弟,家于长安 |
下面各组内容,都能体现窦后“孝悌”品格的是
①“必置我籍赵之伍中。” ②代王独幸窦姬③欲如赵近家
④丐沐沐我 ⑤请食饭我 ⑥窦太后好黄帝与老子言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姬曾经主动向宦官要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册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但宦官把这件事忘了,错把她的名册放到去代国的队伍中了,导致她的人生发生了巨变。 |
B.窦皇后的双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这时薄太后就下诏有关官员,追尊窦皇后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 |
C.代王成为皇帝之后,王后和所生的四个男孩都病死,窦姬的长子就被立为太子,窦姬也被立为皇后,第二年,窦姬的小儿子被封为代王。 |
D.窦皇后进宫之前,家道艰难,曾带幼弟上山采桑,其弟跌伤,与弟诀别于驿站宿舍,讨来米汁给幼弟洗头,又要来食物给幼弟充饥,然后才离去。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窦姬出涕,怨其宦者,不欲往,相强,乃肯行。(4分)
译:
②明年,立少子武为代王,已而又徙梁,是为梁孝王。
译:
③少君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