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萌发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里 |
种子不萌发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1)本实验中乙装置起____ 作用。
(2)实验甲和乙,变量是_____
(3)本实验可以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 、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 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 瓶子的大小 B. 细菌的有无 C. 肉汤的多少
(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
A. 巴氏消毒法 B. 腌制法 C. 脱水法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结论:。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2号。
(4)本实验用37 ℃水溶液,是因为。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
实验设计 |
1号 |
馒头块+唾液(2ml),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
2号 |
馒头屑+唾液(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
3号 |
馒头屑+清水(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
(1)完成表中各项处理后,在每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出现蓝色变化的试管是,其原因是。
(2)无蓝色变化的试管是,说明淀粉已被唾液中的分解成为,此物质还需在胰、小肠所分泌的、等消化液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成才能被人体吸收。
(3)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说明了
(4)如果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将4号试管设计成“馒头屑+唾液(2ml),搅拌,10℃水浴10分钟”,你认为应选号试管与其对照。
探究实验题(共12分)
下面是某台作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标记A、B
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中加入500ml白来水
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④在A、B两缸中分别加入同样的蝌蚪各一只
⑤在A缸中加入少量甲状腺激素制剂,B缸不加入
⑥保持A、B两缸水温22℃-25℃
⑦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住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来,井加以补充完善
(2)第⑤步中,设置B缸的目的是什么?。
(3)如果实验如能按照你所修改的方案进行(假如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清楚)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
。
分析下面所示实验和下表数据:
气体成分 |
环境中的气体(%) |
呼出的气体(%) |
氮气 |
78 |
78 |
氧气 |
21 |
16 |
二氧化碳 |
0.03 |
4 |
水 |
0.07 |
1.1 |
其他气体 |
0.9 |
0.9 |
如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一工。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是变浑浊。
(1)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作用。
(2)甲瓶中的浑浊程度,说明空气中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的浑浊程度,说明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较多。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进入了,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然后随着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