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 装置 |
种子所处的环境 |
实验结果 |
| 甲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 乙 |
潮湿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萌发 |
| 丙 |
潮湿的棉花,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里 |
种子不萌发 |
| 丁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里 |
种子不萌发 |
(1)本实验中乙装置起____ 作用。
(2)实验甲和乙,变量是_____
(3)
本实验可以得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 、 、
设计探究实验
题目: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在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了和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2)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3)若有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处和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统计数目的数和数。
得出结论:。
王凯同学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选取了甲、乙两条相同的鲫鱼,放在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之一是用纱布只捆扎甲鱼的胸腹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请问:
(1)王凯同学用的方法是。
(2)该实验是探究鳍的作用,变量是。
(3)该实验中,实验组是鱼,对照组是鱼。
(4)实验结束后,王凯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结论:鱼在游泳时,该种鳍的作用
是。
李军同学在做“蚯蚓走T形迷宫”实验中,用粗糙纸壳剪成“T”形迷宫,在迷宫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有食物的潮湿暗室,在实验过程中,老师经常让李军用浸水的湿棉轻擦蚯蚓的体表,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许多次轻微的点击才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会发现它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结构构成的,这些环状结构是,其中,有一个宽度最大,颜色较浅且又光滑的环状结构叫做,它靠近蚯蚓身体的端。因此,可以借此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
(2)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的腹部,可以感觉到有一些粗糙不平的小突起,它们是,这些小突起能在的协调配合下,使身体蠕动。
(3)为什么“T”形迷宫使用粗糙纸壳,而不用光滑的玻璃板?
。
(4)在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是为了使其体表保持湿润,这样有利于蚯蚓进行,否则蚯蚓可能会死亡。
(5)蚯蚓经常大约200次尝试,遭受了许多次轻微的点击最后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说明蚯蚓具有能力,这种能力比公鸡 。(填“强”或“弱”)
以下是一位同学为证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所进行的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问题:
| A.把两片同样大小、厚度完全相同的面包分别放在两个干净的纸盘里。 |
| B.把自来水滴在一片面包上,直到全部浸润,另一片保持。然后将两片面包在空气中静置一小时。 |
| C.分别把两片面包放进密封袋中,挤压袋子,赶出里面的 ,把袋子封口,再用塑料袋把袋子再次密封,然后把袋子放在、黑暗的地方。 |
| D.每天对密封袋中面包进行观察、记录。 |
(1)请将上述探究过程补充完整。
(2)步骤B中将两片面包静置在空气中一个小时是为了
。
(3)步骤C中将两个袋子放到黑暗处而不放到明亮处的原因是
。
回顾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3)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黑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每个实验装置中放
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值。
(4)得出的结论是。
(5)如果“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需要给鼠妇
提供和两种环境。
(6)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
都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