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有弱酸性,酸性比醋酸强。它可用于制备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酸铜。
(一)制备苯甲酸乙酯
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格:
实验流程如下:
(1)制备苯甲酸乙酯,下列装置最合适的是 ,反应液中的环己烷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
(2)步骤②控制温度在65~70℃缓慢加热液体回流,分水器中逐渐出现上、下两层液体,直到反应完成,停止加热。放出分水器中的下层液体后,继续加热,蒸出多余的乙醇和环己烷。反应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
(3)步骤③碳酸钠的作用是 ,碳酸钠固体需搅拌下分批加入的原因 。
(4)步骤④将中和后的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然后合并至有机层,用无水MgSO4干燥。乙醚的作用 。
(5)步骤⑤蒸馏操作中,下列装置最好的是________(填标号),蒸馏时先低温蒸出乙醚,蒸馏乙醚时最好采用 (水浴加热、直接加热、油浴加热)。
(二)制备苯甲酸铜
将苯甲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粉未,然后水浴加热,于70~80℃下保温2~3小时;趁热过滤,滤液蒸发冷却,析出苯甲酸铜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成品。
(6)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趁热过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7)本实验中下列药品不能代替氢氧化铜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醋酸铜 B.氧化铜 C.碱式碳酸铜 D.硫酸铜
(8)洗涤苯甲酸铜晶体时,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乙醇水混合溶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已有实验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将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配制1L0.5mol·L-1的NaCl溶液,需用托盘天秤称量29.25gNaCl固体
D.常温下,可以用铁质容器储运浓硝酸
E.实验室保存硫酸亚铁溶液,需在试剂瓶内加入铁粉或铁钉,防止硫酸亚铁被氧化
F.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气
(2)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需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①装置E的名称,试剂b为。
②实验过程中需要测定的数据除样品质量外有:(填序号)。
A.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 B.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 C.反应前后装置E的质量
③若去掉装置A,则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铁不能与冷、热水反应,但是能与水蒸气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请回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
(3)圆底烧瓶中盛有水,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烧瓶里应事先放置,其作用是;干燥管中盛装的物质是________。
(4)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取少许其中的固体物质溶于稀硫酸得溶液B,取少量溶液B滴加溶液,若(填实验现象),则说明溶液B中含有Fe3+。
小明很喜欢化学实验课,今天要学习“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现邀你一起走进他的化学课堂。
(1)课前老师布置了下列预习作业,请你一起完成:
①铁不同价态的物质各写一种(并标出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________。
②写出一个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含三种价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提供的下列试剂:锌粒、铁粉、0.1 mol·L-1 FeCl3溶液、0.1 mol·L-1 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探究Fe2+、Fe3+的氧化性、还原性。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原理,小明说Fe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为证实自己的假设,请你和小明一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探究内容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探究Fe2+具有还原性 |
取少量0.1 mol·L-1 FeCl2溶液,加入足量__________后,再往溶液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 |
溶液变成血红色 |
探究Fe2+具有氧化性 |
取少量0.1 mol·L-1 FeCl2溶 液,加入_________充分 反应 |
溶液由浅绿色变无色 所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下图为配制0.2mol·L-1Na2CO3溶液250mL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称得Na2CO3_____________g。
(2)玻璃棒在②、③两步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某同学在第⑧步观察液面时俯视_____________;
B.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和⑤_____________;
C.在第⑤步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_____________。
Cl2和H2O2是高中阶段最常见的两种氧化剂,经查阅资料Cl2氧化能力强于H2O2,能将H2O2氧化。为了验证该结论,学生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去)。圆底烧瓶A中的反应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AB CD
(1)试管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
(2)试管C中加入5mL 30% 双氧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D中充满10% NaOH溶液,NaOH溶液的作用是;
(4)将浓盐酸注入圆底烧瓶A,当装置中的空气基本排尽后关闭止水夹,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D中的现象为,试管D中的气体检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
(5)有的同学对上述实验中试管D中气体来源产生质疑,你认为可能的来源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对于质疑可以采用对比实验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