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幅地图

材料二 在1916年德法之间的某次战役中,法军总兵力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双方伤亡的总兵力高达70万人。据统计,这次世界大战直接经济损失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516亿美元。
材料三 使纳粹国家接收无条件投降条款,惩办战犯、消灭纳粹党及其影响,会议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材料四 有评论说:当今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不由一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1)依据材料一写出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图二中两大战争策源地分别是哪国?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什么战役?依据材料二归纳,这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3)材料三所述是哪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为战后哪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怎样的发展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三 1831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1861年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1)从材料一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什么障碍?
(4)土地是人类社会最早、最基本的生产资料,19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俄国三国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的土地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三国解决土地问题采取的措施分别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次革命或改革对这三国的共同作用。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预示着腐朽的封建城堡在风雨中动摇,资本主义的新时代即将到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国一段历史进程的示意图。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达到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编撰了《法典》,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家……
材料三 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四 美国革命是反对英国的“奴役压迫”的革命。在这个革命中,南方一些奴隶主感到奴隶制度与自由平等的原则格格不入,因而多方寻求废除奴隶制而又不致造成自己的经济破产的道路。但是他们终于没有找到这样一条两全其美的道路。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仔细观察材料一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不正确的划“×”。
① 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的一段历史进程。()
② A点处,该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③ B点处,查理二世被推上断头台,共和国成立。()
④ C点处,宫廷政变推翻了复辟的专制统治。()
⑤ D点处,该国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⑥ 示意图可以反映出该国这次革命的曲折历程。 ()
(2)掀起法国大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把这次革命推向高潮的领导人是谁?
(3)材料三中“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什么?运用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文献为它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美国独立战争。

近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局面,回顾这一经济发展历程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194美国的失业率示意图
材料二
1960—1993年美国“研究与开发”经费表

年份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3
总额(亿美元)
135.2
200.4
261.3
352.1
626.1
1138.1
1464.3
1607.1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经济比重示意图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1933年美国失业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美国降低失业率的核心措施及采用的手段分别是什么?
(2)观察材料二,美国“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显现了什么趋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美国的经济有什么特点?
(3)观察材料三回答,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呈现了什么特点?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史实
(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西欧的经济在二战后也得到迅速增长,你认为西欧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美国经济发展给你的启示。

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也引发了大家对俄罗斯的兴趣。九年级的小林同学组织了学习小组,对俄罗斯历史进行探究学习,也请你参加这一探究活动。
(1)改革篇
俄罗斯历史上曾经多次进行改革,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其中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是什么?直接使苏联瓦解的改革又是什么?
(2)结盟篇
俄罗斯历史上也多次与其它国家结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战前俄国参加了哪一联盟?它的对立阵营是哪一个?二战中,苏联参加了哪一联盟?这一联盟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二战后苏联又建立了什么军事联盟?
(3)发展篇
俄国曾经是欧洲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后来发展成为欧洲第一的社会主义大国。20世纪20年代初,为了使俄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世界第二,这得益于什么政策的推动?这一政策存在什么弊端?

思想解放是伟大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都与思想解放运动有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说“有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这次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 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材料三 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布克哈特评论的“思想文化运动”指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的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思想家推崇什么主义?
(3)写出材料三反映的这场运动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
(4)概括上述三场运动的共同性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