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文后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朝服衣冠 ( )
(3)私我也 ( )
(4)王之蔽甚矣(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
B.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 |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
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古文阅读。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躬耕于南阳()(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遂许先帝以驱驰()(4)斟酌损益()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土寇:土匪。③角(jué):战斗。④沟洫(xù):沟渠。洫,田间水道。⑤甫:刚,才。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谓可将兵十万
②会有土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公将驰之
②望其旗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彼竭我盈,故克之。节选的文段在阐述用兵方面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解释下列短语
(1)简拔:(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 |
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震①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②,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③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④,众人谓之晚暮⑤,而震志欲笃。骘⑥闻而辟⑦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⑧,故所举荆州茂才⑨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⑩震。震曰:“故人⑩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九)
①震:杨震,字伯起。②欧阳《尚书》:指欧阳和伯创立的《今文尚书》。③关西:指潼关以西的地区。④州郡礼命:州郡的聘请任命。⑤晚暮:意思是年纪老了。⑥骘:即邓骘,时任大将军。⑦辟:征召。⑧昌邑:汉代县名。⑨茂才:即秀才。⑩故人:对门生、故吏的自称。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2)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知: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⑵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译文:请对甲文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甲文在语言运用上有怎样的特点?
答: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