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F省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注意听取各领域专家的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启动城乡户籍改革;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F省省委省政府的上述做法。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是安徽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5年来,我省努力探索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更好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5年来安徽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2010年
2012年
2014年
市场化程度﹙%﹚
省财政用于社会建设支出(亿元)
48.6
63.6
59.8
65.8
78.6
84.3
财产性收入占全省居民收入比率﹙%﹚
1.6
2.1
2.9
全省生产总值(万亿元)
恩格尔系数(%)
1.2
1.6
2.2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万亿元)
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
0.9
11.2
1.3
22.6
1.6
45.5

注:表中的“中央企业”指国务院国资委管辖的国有大型企业;“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和不动产(房屋、土地、收藏品等)获得的收入。
(1)根据上表,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省取得上述经济发展成就的成功经验。
材料二:“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安徽水环境复杂,十二五以来,安徽依法治水,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省政府出台了水资源依法监管条例,省人大实地调研,加强立法,收集到以下信息:
安徽水多——洪涝灾害频繁。安徽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省情。
安徽水脏——我省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安徽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安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安徽兴水利——引江济淮,南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2)材料二安徽省的做法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请从“探索世界”角度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某校高三(2)班学生对其内容展开了探究,总结了其中的亮点,同学们最关心的有如下几点:
亮点一:“行稳致远,全面发展”
——在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方面,李克强指出,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依靠创新驱动,行稳致远。同时强调,“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1)结合材料,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亮点二:“立国之道,惟在富民”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李克强说,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他并指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2)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实现“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的方法论建议.。
亮点三:“文化建设,驱动复兴”
-——为了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好文化发展成果,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 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3)结合亮点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做法的文化价值。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了“一带一路”实施方案。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材料一: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将告别传统粗放型模式,增长速度“下台阶”,也意味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长动力加快转型、发展质量“上台阶”。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上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主动适应新常态,顺势而为,趋利避害。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亿元)及其增长速度(%)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私营企业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利润总额
比上年增长
2011
14989
15.0
882
34.0
14038
10.6
16620
46.0
2012
14163
-5.1
819
-7.5
12688
-4.1
18172
20.0
2013
15194
6.4
825
2.1
14599
15.5
20876
14.8
2014
14006.7
-5.7%
538
0.4%
15971.8
9.5%
22322.6
4.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2012、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注:2011年我国GDP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2012年GDP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2013年我国GDP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分析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根据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解决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