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三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
材料四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确立“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指出材料二中提到的两个大国?
(3)材料三中的 “同盟”指的什么?
(4)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同盟破裂之后美苏之间维持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种状态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
(5)对于以上所提及的国家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南宋和金的对峙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叶剑英1967年中南海怀仁堂会议的讲话
材料二“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1976年天安门诗抄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你们”指的是谁?这一事件后来被污蔑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谁?为悼念“雄杰”而爆发的群众性运动是什么?
(3)以上两段材料中铿锵有力的词句,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思想感情?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领导者》
(1)中美“25年没有交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2分)
(2)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的《联合公报》同意按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2分)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2分)中美关系的改善有何历史意义?(2分)
(4)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外交事业上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列举2001年反映我国外交成就的大事。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材料一 1842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中,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展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20世纪50年代,中国率先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举两例即可)
展示三:新时期改革开放篇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设立“经济特区”始于哪一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5)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

亚洲,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洲,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这里,生活着42亿人,超过了全世界人口的60%。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请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亚洲发展需要乘势而上,转型升级,发展仍是头等大事。……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
——习近平在2013博螯论坛演讲
根据材料一,概括当今亚洲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材料二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2013年3月5日发表声明宣布,朝鲜将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朝鲜人民军将全面停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决定朝鲜人民军处于进入全面对抗战的准备状态。
——摘自人民网
(2)材料二中朝鲜“不承认”的“停战协定”与哪次战争有关?
材料三 朝中社9日援引声明内容报道,由于美国和韩国的敌视举动和战争挑衅活动,朝鲜半岛局势正滑向一场“热核战争”。

——摘自朝中社
(3)“冷战”期间,曾发生过一件类似材料三中的“热核战争”,把世界推向核战争边缘。请写出事件的名称。
材料四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已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
——习近平在2013博鳌论坛演讲
(4)近代史上,曾经有一个法西斯国家“为一己之私”搞乱了半个亚洲,请写出这个国家的名称。
(5)针对朝鲜半岛目前的紧张局势,综合以上材料回答,如何维持亚洲的和平与安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预言“每家锅里有一只嫩鸡,车房中有两辆车。”《华尔街日报》在庆祝胡佛就职时说:“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商业打成一片。”由于美国正处于空前的“柯立芝繁荣”,加上共和党人占据着国会的多数,胡佛是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入住白宫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的新时代。
材料三 冷战结束,以意识形态斗争为主要特征的两极对峙格局解体,大国关系和世界秩序发生重大变化。重构世界秩序成为国际社会实践和国际政治研究的重大课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的“繁荣”时期,出现的原因是哪个政治格局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依据材料二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二战后成立的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些变化在世界经济、政治方面突出地表现为哪两大趋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