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后,关国军舰和军队继续在拉丁美洲登陆,特别是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例如l954年在危地马拉、1965-1966年在多米尼加共和国、1983年在格林达纳等作为新时代标志的另一步骤是,1977年,美国同意将巴拿马运河交还巴拿马,1999年具体落实,
材料二    1992年,在美国的提议下: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根据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区将用15年时间、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此后将扩大到其他国家
(l)根据材料一回答:二战后,拉丁美洲政治形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产生了哪些历史影
响?(4分。回答2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摘自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2006年4月21日)
如图

请回答:
(1)如图这位东方先哲是古代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他是谁?他的什么政治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鉴的地方?(2分)
(2)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并在思想领域采取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2分)
(3)北魏孝文帝在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中是如何对待汉族传统思想文化的?
(4)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在位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其中在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他开创了唐初的繁荣时代,史称什么? (2分)
(5)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奋力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根据以上回答,说明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就中日关系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完成下列任务。
步骤一:收集资料 如图

步骤二:分析探究
(1)以上六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中日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但是图片顺序混乱,请你将这些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字母)(1 分)
(2)古代史上,日本师从我国,成为礼仪之邦,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1分)近代史上,日本求知于世界,图A 反映的事件最终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怎样变化?(1分)
(3)分析图片E,请写出中日两国在国际格局中所起的相同作用。(1分)
(4)图片F反映的是中日两国领导人亲切握手的场景,请写出中日建交的时间。 (1分)
步骤三:感悟反思
(5)从以上六张图片中,任选一张,请写出从图片中你所得到的启示。(答题时,请先写出代表图片的字母)

国父这一词多指对于国家政权缔造有特殊贡献的并有坚强意志和不屈不饶精神的人,如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请阅读材料回答,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于同年4月1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通过决议
材料二:如图,这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民国六十五年台湾发行的10元新台币纸币。

材料三: 13个主权国家你争我夺,都在使劲地拽联邦的脑袋,很快就会全部崩溃;而惟有一部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对防止侵犯权益的行为予以很好的保障和密切注视,才能恢复我们尊贵的地位和成果,这种地位和成果曾经是我们的正当要求,是我们争取的无限光辉前景。 ----华盛顿
材料四:孙中山在总结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能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称孙中山为国父的原因。(1分)
(2)某同学喜欢收集各种钱币,想知道材料二中提到的这种新台币发行时间距今多少年,请你告诉他。(1分)
(3)材料二中的“自由的生气蓬勃的宪法”指哪一部法律?(1分)结合所学知识,请说出这部法律所体现的思想源流是来自哪一位思想家?
(4)材料三中“俄国革命”指什么?(1分)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认为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分)

在推进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保障民生,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重要的政治保证。请阅读材料回答,请回答下列问题。(6分)
【古代经验教训】
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皆废。遭水之家,赠帛有差。”
----《旧唐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难发生后隋炀帝和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1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情的举措。(请列举两个举措,不得照抄原文)(2分)
【近代民生探索】
材料二:实行“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掌价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国家财富。
(2)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伟大思想,材料二反映了三民主义中哪一主义的具体主张,来构建社会和谐?(1分)
【当今和谐构建】
材料三:总的来看,我国当今还面临着种种矛盾……经济的滞后,导致很多百姓迫切关心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工作、养老、医疗、交通……只要经济发展了,其他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的。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1分)
材料四:中国一贯在政治上主张王道,反对霸权,主张和平,主张双赢,主张和谐,和谐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无比的自信,无比强大的力量,也是中国五千年长期积累起来的民族精神。正因为和谐的民族精神,我国得以振兴和不断强大。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现代国际关系中广泛接受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分)

中国和日本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中日关系的处理对两国,对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为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许知远《醒来 110年的中国变革》
(1)材料一中所述中国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后来转化成了什么实际行动?结果如何?
材料二:如图

(2)看图中日历,80年前的这天,是每个国人没齿难忘的一天。这天发生了什么事件?由于国民政府没有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三:如图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

(3)图上反映了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发展的结果如何?
(4)日本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也在不断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特点?
材料四:央视主持人水均益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5)中日之间这种“情感距离”的存在,不利于两国,也不利于世界。你对消除两国间的“隔膜”,拉近两国间的“距离”有何好的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