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该“河”的中心在哪里?
(3)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述将永远不能查出。
——瓦德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谁?他们何时进入夏宫?
(2)材料二所说的是什么事件?
(3)在这段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秦汉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并得到初步巩固。秦汉王朝疆域辽阔,积极发展,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请回答:
(1)秦朝在哪一年完成统一?定都在哪里?
(2)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在地方和中央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初年,为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4)西汉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和颁布“推恩令”分别是哪个皇帝?其共同的作用是什么?
(5)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阅读材料:
材料一“丝绸之路手中开,西域风情眼底来。博望封侯君莫慕,胸怀锦绣几人裁。”
材料二汉朝时,人们把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歌颂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他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你怎么样评价他?
(2)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条路的起点在哪里?
(3)材料二中的“西域”在西汉初年被哪个民族控制?后来,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什么机构?在哪一年设立?意义是什么?
阅读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率定变法
之令。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卫鞅”指谁?“孝公”是哪个诸侯国的国君?材料一中卫鞅所言属于哪一学派的理论?这一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必然的联系?材料二中“秦王”指谁?“扫六合”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奋斗和探索。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材料二: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大会主要探讨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
(1)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南湖红船”“八一枪声”“井冈号角”所指的分别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大会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大会制定党的政治路线,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中国?这次大会有何重要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