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策马西行到扬帆远航,大漠驼铃声脆,碧海长帆远影。今日古丝路迎烈烈风,重振高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浙商本着"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勇做融入"一带一路"的排头兵。2014年11月,省工商联组织150家浙江企业出访印度,谈妥11个项目,投资金额达25亿美元。
材料二:国际货运列车满载着从浙江采购的机电产品、织物、箱包和圣诞用品,长途跋涉到达亚欧大陆另一端,并带回红酒、橄榄油等众多名特优产品。
(1)写出中国古代开拓丝路和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一和右图分析,浙江勇做融入"一带一路"排头兵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3)联系材料二,从世界基本特征角度分析浙江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
材料二:1933年3月9日,在宣誓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成立紧急救助署关注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的实施?其意义是什么?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由邓小平制定的什么政策也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判断这是美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该事件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这个事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分)
(3)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觉得在列宁、罗斯福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精神?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科学技术的革命。尽管这两次革命已经离我们远去,但直至今日人类社会还在感受着这两场革命所带给我们的恩惠。
【能源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请把人类能源变迁图的两处空白填空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人荟萃】
(2)结合人物图片及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的空缺内容。
人物 |
名字 |
杰出贡献 |
图一 |
①_______________ |
制造“旅行者号”成功,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
图二 |
亨利●福特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三 |
③________________ |
发明了飞机,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
【永久纪念】
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电灯。在1881年巴黎电力博览会、1893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爱迪生展出了经过改良的电灯和配套的供电发电机。1915年10月21日,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专门设立“爱迪生日”。
(3)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除了上述材料中提及的发明外,你还知道他的哪些发明?至少列举两例。
【深思感悟】
(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探究,你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和认识?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17世纪80年代末,图一中的建筑最终成为了英国最高立法机关的标志。在这里通过了哪一重要文献,最终确立了英国的什么政治体制?
(2)图二是哪一部重要文献签署的场景?在这部文献的指引下,该国所进行的战争具有什么性质?
(3)图三中大革命的纲领是指什么?这一纲领受到了近代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21世纪世界的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然而当今天下并不太平:钓鱼岛争端、朝鲜核试验、乌克兰危机等战争阴霾依然笼罩着人类,警醒世人珍惜和平,勿忘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重温战争历程】
材料一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警惕战争,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年月日)和标志。
材料二 下图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其中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2)请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12月7日”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再现风云人物】
材料三如下图所示
(3)请写出材料三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图片中第一排自左向右三个人物的名字。(4分)
【感悟战争启迪】
材料四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完成了从建国到强盛的华丽转变,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材料一:看下图
这个国家的出现
材料二:“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l858年6月林肯
材料三:“八年前,当这个国家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1941年1月罗斯福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共6分)
(1)材料一中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独立后建造的,是谁带领美国人民实现了独立?
(2)根据材料二回答,林肯的主张是什么? 最终结束“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3)材料三罗斯福为什么说八年前美国曾处于“恐惧之中”? 为摆脱“恐惧”,他采取的行动是什么?该行动的中心措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