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孟浩然传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1)俄而玄宗至 (2)君与韩公有期 翻译下列句子。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是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来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
读下列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 B.可爱者甚蕃(多) |
C.陶后鲜有闻(少) | D.宜乎众矣(适宜)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简要回答问题。(每题2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高尚的语句是哪句?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②。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③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④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⑤,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注释:①诚:同“成”;②政廷:古代官职名;③还:这里应读“xuán”,作“掉转”讲;④阿:私,偏袒;⑤斧锧:亦作“ 斧质 ”,即斧子与铁鍖,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鍖上,以斧砍之;.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王 使 为 政 廷
(2)于 是 乎 伏 斧 锧.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动必缘义:_______________ (2)还车而返:_______________
(3)石渚辞曰:___________ (4)上之惠也: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本文主要运用了论证方法。.“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用自己的话说说,石渚的“忠且孝”具体表现在哪里?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①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②,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③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④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①克:胜任。 ②多能:多种本领。 ③妄言:乱说,造谣。 ④愀然改容:神色变得严肃。改容,改变面色。.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其二子甚愚②艾子谓其父曰
③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 ④若知之 .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和“而不通世务”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B.拔山倒树而来 |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D.温故而知新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段内容阐述。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矣。(《治水必躬亲》)
【乙】伊犁城中无井,皆汲①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②汲须修绠③耳。知古称雍州④厚土水深,灼然⑤不谬。(清·纪昀《伊犁凿井》)
注释:
①汲:打水。②特:只,只是。③修绠(gěng):长绳子。④雍州:古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泛指西北地区。⑤灼然:明明白白。.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
⑴非咨询不穷其致()⑵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⑶是以必得躬历山川()⑷苟其下无水()
⑸灼然不谬().“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中“是”指代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强调了什么。
.将乙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乙文体现出来的事理与甲文中的哪一处相照应?(用原文回答。2分)
领略古人作文的意趣。
材料一:《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材料二: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①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②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⑤,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③工:精,妙。④患:毛病、弊端(在于)。⑤指摘:挑剔,批评。、古人作文讲究言简意赅,有时会承前省略一些成分,但并不会给读者造成障碍,请补出下列括号中省略的内容。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运用文言文阅读的知识与方法,解释材料一、二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那:为:尝:而:、请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材料一中画“”的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说说材料一的最后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尝试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欧阳修认为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①试用材料一中的诗句回答:
②试用材料二中的原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