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渔人甚异之 (2) 阡陌交通 (3)便要还家 (4)处处志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杂然相许 | B.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
C.负势竞上/负箧曳屣 | D.猛浪若奔/虽乘奔御风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述了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丽风光。文章以“ ,”八字总领全篇,把自然美景放置在天朗气清的背景中展开描写。其中“,”一句,写水之自然奔流,舟之随流飘荡的情形,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用原文句子填写)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不是通常事物的叙述,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 |
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了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
C.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表现山中的热闹景象。 |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
【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文言文阅读及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完成1—4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微斯人②伛偻提携③杂然而前陈者④觥筹交错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 (2)援疑质理
(3)媵人持汤沃灌(4)腰白玉之环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翻译: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文章讲述了作者求学的经历,这对于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②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③为之强⑤。又留蚊于素帐中,徐④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⑥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注释】①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②物外:这里指超出事情本身。③项:颈,脖颈。④徐:慢慢地。⑤强:通“僵”,僵硬。⑥唳:鸟鸣。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解释加点的词
(1)余忆童稚时(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又留蚊于素帐中(4)昂首观之下列选项中对划线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飞舞在空中。 | B.自己认为和群鹤在空中飞舞差不多。 |
C.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 D.自己认为和群鹤飞舞在空中差不多。 |
沈复发现了“观蚊成鹤”这一物外之趣,请你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物外之趣”究竟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