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检测教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
①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中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③在教室打开培养皿A ,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培养皿B不做任何处理。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
(1)在第一步配置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起什么作用?( )
(2)在第2步操作中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了高温处理,目的是。
(3)步骤3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4)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5)如果实验成功,几天后你在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时,会发现培养皿 中的没有菌落生长。
A.使培养基闻起来很香,容易吸引细菌 |
B.使培养基表面看起来很黏稠 |
C.为细菌等的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
1747年,有位科学家用实验法得出了“维生素C可以治疗坏血病”这个结论。他将l2名病情严重的坏血病患者分组进食,其中A组:每人每天给2个橘子和l个柠檬,B组不给橘子和柠檬。据观察,A组进食6天后病情大为减轻,26天后A组都恢复了健康,另外B组病情没有明显改善,请用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看了该实验,你认为他所要探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障实验结果的合理性,除实验变量外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
A.相同的条件 | B.不同的条件 | C.相对的条件 | D.相似的条件 |
(2)科学家所提出的探究实验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4)在这个实验中,A组为____________组;B组为_____________组。
(5)该实验的实验结果是 。
(探究创新)分析如图所示实验和表中的数据:
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1)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___________作用。
(2)甲瓶中的浑浊程度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___________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的浑浊程度___________,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的含量较多。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___________,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___________,然后随着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____实验。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____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____性消化,又能进行__________性消化。
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图6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论。如,比较叶片甲不同部位的颜色变化,可以说明。比较叶片乙和丙,可以说明。
(4)根据以上实验所得结论,对温室里的农作物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提高产量?(请答出两条)
(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起重要作用。
图20是某同学没计的一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 。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会
,其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