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成为当下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国家战略。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面问题。
【丝路历史】                                  
(1)丝绸之路源于汉代,什么事件为它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此后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唐朝时丝路迎来第二次繁荣,哪位高僧曾行走在丝路之上,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的西行促进了什么宗教在我国的传播?
(3)海上丝路盛于宋元。海外贸易,宋代超过前代。请列举一例此时闻名世界的商业港口城市。从科技和手工业两个角度思考,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4)明朝时哪位伟大的航海家曾经七下西洋?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最远曾到达什么地方?
【丝路行动】作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重要金融机构,截止2015年4月7日,由中国发起创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范围扩展到56个成员国。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说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汉与欧洲的往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左倾错误——十年文革结束的标志是林彪集团被粉碎。
错误:改正:

阅读材料: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材料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答:
(1)以上三段材料是我国古代什么时期哪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说的?他的言论,被他的弟子编入哪部书中?
(2)根据上述三段材料,分别说明他对学生是怎样要求和教育的?
(3)他是我国古代哪一家学派的创始人?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出处中的“商君”指的是谁?他得到谁的支持而进行变法?该变法的时间是哪年?
(2)请叙述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3)这次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4)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哪两个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3)从两则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4)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哪个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并派了什么人到中国?
(2)这个国家受唐朝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唐玄宗时,有一位大师先后六次东渡到这个国家,他是谁? 他在这个国家设计的一座寺庙至今仍被视为艺术明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