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即从文本阅读转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转向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网上阅读使阅读更加便捷。
材料二: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越感到孤独和沮丧。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2)你还能举出本书中反映这种思维方法的观点吗?请举两例并阐述该观点。
观点一:
影响A:
影响B:
观点二:
影响A:
影响B:
材料一: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材料二: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70%以上,而中国只占40%左右,创新型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30%以下,其中美国、日本5%以下,中国50%以上。
请你用“发现的眼睛”,回答下列问题。
(1)信息整理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理论研究:为解决材料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国家应该怎样做?
(3)创新实践: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学校作为用纸大户,每年都消耗着大量纸张,同时废旧纸张也成为影响校园整洁的主要污染源。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为学校提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或建议。
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大的创新力量。当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一个核心要义就是大力推进全面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什么的竞争?
(2)为此,我们要实施什么战略?要求我们必须怎么做?
(3)我们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什么地位?
(4)青少年应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符合我国的什么国策?
(2)“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符合我国的什么战略?要求是什么?
(3)为此,我们要树立怎样的生态文明理念?
(4)面对当前的资源环境形势,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做?
2015年9月10日是第二十六个教师节。为庆祝第28个教师节的到来,希望中学要求各班出一期墙报。如果下面是你们班的墙报,请你按照要求完成待完成的部分:
(1)请你为墙报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结合老师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完成“歌颂老师”栏目。
(3)请结合你所知道的一些与老师交流沟通的方法,完成“与师为友”栏目。
(4)“编者寄语”主要向同学们发起倡议,号召同学们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之情,请你帮助完成这一栏目。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对现代人来说,更像是一个提醒:
别忘记读书!《人民日报》也载文指出,学习是人们生存发展必备的基本能力。面对当今这个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始终保持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朝气。
(1)你认为读书学习对于我们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2)你打算怎样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