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1)材料中归纳的古代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哪两种?你认为今天国家之间的交往应该提倡哪种方式?为什么?
(2)材料认为:“商队来往”和“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试举两例加以佐证。
(3)文明冲撞与交融最能促进文明飞跃发展,试举一位产生于这种时期的科学家。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世界各地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
自己的。”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在那个省率先实行?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开放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窗口的是那个城市?
(3)有人认为对外开放的实行便利了外国企业抢占中国市场,使外国列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几乎都得到了,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弊大于利。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说明理由。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于
国家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中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积极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积极回应。……中美两国在建交问题上进行了多次谈判,到1978年12月发表建交公报,后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1953年,中国提出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是什么?目前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
(3)请你列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二项成就。
材料:200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将迎来回归10周年的重要时刻。美国《时代周刊》发表封面文章,承认其姐妹杂志《财富》1995年称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是“不荣誉的、错误的”,回归不但没有令香港死亡,反而使其比从前更有活力。
(1)香港在回归以前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2)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科学构想是什么?是哪位领导人概括提出的?
(3)香港回归10年来更加繁荣昌盛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 :(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为实现材料二中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
(3)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俄、日两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
材料一 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 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1)材料一中的“……”应该填谁?请你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3'
材料二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资本的年代》
(2)材料二中的”改革”是指日本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此次改革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有什么特点?2'
材料三
(3)材料三中成果的取得与日本政府实施的什么经济措施直接相关?1'
(4)这两次改革对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共同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