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卷)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过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 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1)材料一中提到的香港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我国澳门又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
(2)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第十七条:“财产时神圣不可侵略的,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引自《世界历史》
材料二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将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1858年林肯演说
(1)材料一出自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一部杰出的历史文献?请你写出这一时期与之类似的另外两部历史文献?
(2)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那么法国、美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3)阅读材料二,写出在林肯演说后不久美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天,苏俄发生大面积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农民不满,一些富农甚至拿起武器。
——《大国崛起》
材料二(积极危机)千百万人只能象牲畜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吃草根、蒲公英……
(1)材料一中的“这个政策”是什么?为挽救材料一中的危机,苏俄政府采取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特点?
(2)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的弊端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留下哪些启示?
(3)面对材料二中的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作用是什么?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什么认识?
问题探究题(12分)
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曾和中国一样,有相同的经历以及相同的命运,但是日本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近期,日本加紧对钓鱼岛的争夺、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炒作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等等,都表明日本右翼势力在膨胀,军国主义在复活。
(1)19世纪中后期日本的崛起和近期复活的军国主义都与哪次改革有关?
(2)在这次改革中,日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两方面有哪些改变?
(3)中国该如何应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
(4)日本古代史上还有一次改革,这两次改革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日本的这两次改革,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问题探究题(12分)
2013年,美国真正获得独立仅230周年,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经过百余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
(1)美国诞生于何年?美国获得独立,是推翻了哪国的殖民统治?
(2)请为18-19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提供史实证明(各一例)。
论点 |
史实(各一例) |
争取民族解放 |
A: |
领先科技发展 |
B: |
(3)从美国的成长历史中,你认为国家要崛起、复兴,应具备哪些要素?
(4)黑人总统奥巴马就职时,提到美国内战时期的一位总统,说没有他就没有自己的今天。这位总统是谁?为什么说没有他就没有奥巴马的今天?除此之外这位总统还有什么贡献?
(5)今天,在美国有色人种仍然在就业、财富分配等领域受到歧视。这种做法违背了美国历史上颁布的哪个文件的什么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这天,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象征意味的形式。由此开始,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发生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深感,“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随后,他颁布法令,开始了改革。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这次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俄国历史上的什么改革?这次改革对俄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请谈谈对法、俄两国能够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认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17—19世纪中期,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