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陈涉世家》)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天下,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B.今亦死亡:死亡
C.乃丹帛曰书:书写
D.楚人之怜:爱戴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①扶苏数谏故   ②夫不能游墮事
③项燕楚将     ④山峦晴雪所洗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下列理解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段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和谋划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卒“遇雨失期”,被逼无奈而造反,偶然因素是主要的。
C.“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起义的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提升了陈胜的威信。
D.选段中可以看出陈胜能够洞察时局,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
(2)天下缟素缟素
(3)长跪而之。
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一例,并略作分析。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
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匹春:百姓。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民()公狐裘()而我之()可谓知君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 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

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专诸之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B.以有先生也亦免冠
C.地于先王而守之任于败军之际
D.安陵君许寡人皆刑长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在堂皇威严、戒备森严的朝堂之上“挺剑而起”。有人说是胆识超人、勇敢无畏,令人钦佩;有人说是卤莽行事、不计后果,不值肯定。你对此有何看法?并说说理由。

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诗四句(2)宾客其父
(3)日仲永(4)泯然众人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文章的标题是“伤仲永”,一个“伤”字,表明作者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的深深惋惜,但作者仅仅为仲永而“伤”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秭、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③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陟罚臧否臧否:
(2)仇必赏虽: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宫中府中,俱一体国险而民附,贤能之用(《隆中对》)
B.卿等岂可不企慕及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昭陛下平明之理寡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尝表废廖立、李严南中三顾臣草庐之中(《出师表》)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乙】文的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