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是关于身后世界的问题。…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2: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3:20世纪初,掀起了物理学革命,出现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它们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材料4:“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邀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请回答:
(1)据材料1回答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为什么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根据材料2回答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2)根据材料3列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 ?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 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经典力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政权架构与运行机制是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分官阶为九品……中书令门下侍中及尚书令皆为三品官。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奉侍皇帝。故就官职名义言,这三个官原本都是内廷官。中书主发令……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样设置官职的目的。
材料二它是在一个大国对雅典民主原则的再现,“雅典人小规模实行过的,美国将大规模推行。”
——周琪《美国对西方近代民主制的贡献》
(2)结合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说明。
材料三 1868年6月11日,日本新政府公布了政府组织法,即《政体书》。其中规定“天下之权力皆归太政官”,“太政官之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使无偏重之患”。其中 “议政官”分设上下两局,上局主要由政府官员组成,“掌管创立政府、制定法律、决定机密政务”以及“明赏罚、定条约、宣战、议和”等权力;下局由各藩推举的贡士(优秀人才)组成,主要任务是讨论租税、驿递的章程、造货币等,实际是上局的咨询机构,而无决定权。行政官辅佐天皇督理一切政务,完备天皇亲政的体制。刑法官掌刑法、监察、裁判、警察等司法权。
——摘编自伊文成、马家俊《明治维新史》
(3)依据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新政府的太政官体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标志(logo)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

(1)据材料一,判断这两幅图分别属于哪一机构的标志?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作用。
材料二建构时序性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根据历史发展特征划分阶段;任意选取其中一个阶段,结合史实说明该阶段的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1)评述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

年份
1843~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总输入
2522
5195
3889
4312
2533
4413
3909
棉织品
1671
4255
3080
3311
1836
3052
2618
毛织物
557
804
623
782
327
809
501
砂糖
2


43
170
82
147
杂物
292
136
186
176
200
470
643
总输出
2360
6046
6492
6726
5081
6514
8021

322
2221
2027
1834
1654
2019
2427
生丝
2003
3806
4430
4819
3331
4417
5529
杂货
35
19
35
73
96
78
65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2)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
(3)结合所学,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

经济发展、社会变动是孕育思想文化变革的底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李贽《焚书》卷一《答耿中丞》
(1)据材料一,解读李贽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简述李贽“异端”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两幅圣母像神情的不同之处。
材料三

(3)据材料三,解读关于启蒙运动的主要信息。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
——摘编自古罗马法
材料二: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古罗马法思想。综合材料一、二,汉朝的法治思想与古罗马有何不同。
材料三:“三权分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吾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更令监察、考试二权亦得独立,合为五权。”“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
—一孙中山
(2)材料三中孙中山表达了什么民权思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相比有何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产生的原因。
材料四:人们按家庭出身被分为“红五类”或“黑五类”的时代。“黑五类”的子弟被称为“狗崽子”,没有任何权利,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北京青年工人遇罗克以极大的勇气站出来批判,他认为“不管是什么出身的青年放弃思想改造,都是错误的,对于改造思想来说,出身好的青年比出身不好的青年并没有任何优越性”。他希望一切青年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政治权利。这位孤独而勇敢的思想者在1970年因“思想反动透顶”、“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的罪名被处以死刑,献出了自己27岁的年轻生命。
材料五:1993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法律。新时期颁布的部分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3)遇罗克的悲剧说明了什么?文革结束后我国为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在法治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