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1分) 芳香族羧酸通常用芳香烃的氧化来制备。芳香烃的苯环比较稳定,难以氧化,而环上的支链不论长短,在强烈氧化时,最终能氧化成羧基。某同学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
反应原理:

反应试剂、产物的物理常数:

名称
相对分
子质量
性状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度

乙醇
乙醚
甲苯
92
无色液体易燃易挥发
-95
110.6
0.8669
不溶
易溶
易溶
苯甲酸
122
白色片状或针状晶体
122.4
248
1.2659
微溶
易溶
易溶

主要实验装置和流程如下: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置于图1装置中,在90℃时, 反应一段时间,再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1)操作Ⅰ所需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___;操作Ⅱ为______________。
(2)如果滤液呈紫色,要先加亚硫酸氢钾,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加亚硫酸氢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仪器的组装或者使用正确的是________。
A.抽滤可以加快过滤速度,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B.安装电动搅拌器时,搅拌器下端不能与三颈烧瓶底、温度计等接触
C.图1回流搅拌装置应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D.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下进上出
(4)除去残留在苯甲酸中的甲苯应先加入_________,分液,水层再加入           ,然后抽滤,干燥即可得到苯甲酸。
(5)纯度测定:称取1.220 g产品,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中25.00 mL溶液,进行滴定 ,消耗KOH物质的量为2.4×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乙酸乙酯的制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实验室中制备气体或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

(1)写用发生装置A中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图装置制备纯净的氯气,并证明氧化性:C12>Fe3+则装置B中的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D中加的最佳试剂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供选试剂:a.浓H2SO4 b.FeCl2溶液 c.KSCN与FeCl2的混合溶液 d.无水氯化钙
(3)在上图所示圆底烧瓶内加入碳, a中加入浓硫酸,开始实验,加热产生的气体缓慢通过后续装置同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1: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实验2: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
证明SO2具氧化性和漂白性:B中为少量Na2S溶液、C中加品红溶液,D中应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_(填溶液名称),E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4)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强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不严谨之处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课外活动,邀请你参与:
(1)研究水溶液中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设计如下方案:

①写出II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式:
②根据实验发现只要有 等物质生成,水溶液中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经过小组同学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发现在生成三类物质后,导致一个共同的结果,于是得出结论:溶液中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某些____ 的方向进行(与溶液混合的瞬间相比)。
④小组同学进一步深入思考,发现上述问题其实质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问题。请你结合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对③中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
(2)如何研究H2SO4、KC1、NaHSO4、NaNO3、Na2CO3、NH4C1、NaOH的性质?设计方案为: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具体如下:
①根据方案进行分类时,经实验测得KC1、NaNO,溶液的pH=7;H2SO4、NaHSO4、NH4Cl溶液的pH<7; Na2CO3、NaOH溶液的pH>7。由此有的同学按分类法思想把H2SO4、NaHSO4、NH4Cl都划分为酸类,请你运用中学化学相关理论判断这样划分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 、____
②向NaHSO4、NaN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和无色气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_。反应中若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无色气体1.12L,则被氧化的物质为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某同学在用H2SO4鉴别NaNO3、Na2CO3、NaOH溶液时,Na2CO3很容易鉴别,但鉴别NaNO3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限用上述另外六种物质,请你设计一个现象明显的实验方案帮忙解决这一难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浓硝酸和液溴均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其目的是防止挥发
B.容量瓶、分液漏斗在使用时需要检验是否漏水
C.海带提碘实验中,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蒸发皿、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
D.向含有Fe2+的FeCl3溶液中通人Cl2或滴加H2O2均可以除去Fe2+

E.检验Na2SO3固体是否被氧化:

(2)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并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已知硫代硫酸钠受热、遇酸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中试剂为
②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此浑浊物是 (写物质名称)。
③d中的试剂为
④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两条)。
⑤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人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

FeSO4·7H2O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实验室制备FeSO4·7H2O的流程如下:

(1)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前,应用10% Na2CO3溶液浸泡几分钟,操作目的是_________。
(2)最后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SO4·7H2O是某些补血剂的主要成分,将1.5 g某补血剂预处理,配成100mL溶液。实验室用KMnO4溶液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测定该补血剂(1.5 g)中铁元素的含量,①配制100 mL 1.200 × 10 —2 mol·L—1的KMnO4溶液时,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的KMnO4溶液需要酸化,可用于酸化的酸是_________________。
a. 稀硝酸 b.稀盐酸 c.稀硫酸 d.浓硝酸
KMnO4溶液应盛装在__________滴定管中。滴定到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③滴定完毕,三次实验记录KMnO4标准溶液的读数如下。

滴定次数实验数据
1
2
3
V(样品)/mL
20.00
20.00
20.00
V(KMnO4)/mL(初读数)
0.00
0.20
0.00
V(KMnO4)/mL(终读数)
15.85
15.22
14.98

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FeS2(硫元素显—2价,铁元素显+2价)。实验室里用黄铜矿为原料制取单质铜和铁红(Fe2O3)的流程如下:

已知:CuFeS2+O2Cu+FeS+SO2,FeS+2HCl═FeCl2+H2S↑
(1)在实验室中,应将黄铜矿粉末放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焙烧,操作a为
(2)欲选用下列部分装置在实验室中以MnO2和浓盐酸为原料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

①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按气流方向由左到右,导管口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
③装置连接好后,在装药品前,需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用20 g黄铜矿粉末可制得8 gFe2O3(铁红),则该黄铜矿中含CuFeS2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进行且过程中无额外物质损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