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红磷和白磷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五氧化二磷,但红磷的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②氧化钙能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煮熟鸡蛋。
③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设计方案】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个具有刻度和可滑动活塞的玻璃管(其中有空气和白磷)放在装有生石灰的烧杯的上方(如图所示),用此装置进行实验,请你一同参与。

【进行实验】①检查图中玻璃管的气密性。其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是               
②按图示装好药品后的操作是          该操作的作用是                  
【记录现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本实验是对教材实验稍作改进而设计的,其主要优点是                
【拓展与应用】已知, 据此反应能否用镁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由此你对氮气的化学性质有何新的认识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乙醇俗称酒精,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和内燃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常用高粱、玉米等淀粉含量较高的物质发酵生产,属于可再生资源,为解决能源危机开辟了新的道路。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生成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H 2O;猜想二:    ;猜想三:CO 2、CO、H 2O。

【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如图药品和装置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

(1)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    (装置可以重复选用,也可以不选)。其中选用E装置的目的是    

(2)待燃烧产物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

【现象与结论】

实验中所选第一个装置观察到现象是    ,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其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交流】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反思:甲同学发现含碳的化合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产生;乙同学发现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原理,请你一起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一:在5mL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mL碳酸钠溶液。

现象:开始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无气泡产生。写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实验二:在5mL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mL稀盐酸。

现象:整个实验过程无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1.盐酸过量时,反应生成NaCl、CO 2和H 2O;

2.盐酸不足时,产物是NaCl和NaHCO 3

【假设猜想】实验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有哪些?

猜想1:NaCl、Na 2CO 3和NaHCO 3

猜想2:    

猜想3:NaCl

猜想4:NaCl和HCl

小明认为猜想3和4明显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探究】实验二结束后,将试管中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做下列三个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入稀硝酸溶液,沉淀不消失

溶液中含    (写离子符号)

实验2

加入    溶液,无沉淀产生

猜想1不成立

实验3

加入    溶液,有    产生。

猜想2成立

【交流反思】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和产物可能都不一样。

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B制取的气体通入G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Y型管左边的白磷燃烧,右边的白磷不燃烧,可探究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    

(4)若用B、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到    时,证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满;若F装置中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其可能原因是    。(写一个)

某兴趣小组探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1)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    

(3)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碱式氯化镁[Mg(OH)Cl]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

【提出假设】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你认为原因是    

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

猜想Ⅰ:Mg

猜想Ⅱ:Mg(OH)Cl

猜想Ⅲ:Mg(OH)2

【实验探究】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①②③的试管中。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

     (填物质名称)

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

猜想Ⅰ不成立

实验2

加热试管②,并将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

滤纸条变红

猜想Ⅱ   

实验3

加热试管③,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变色硅胶

变色硅胶    

猜想Ⅲ成立

【讨论分析】实验2中滤纸条变红是由于HCl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    性,生成HCl气体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多种物质都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如MnO2、CuSO4等。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漂白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NaCl)、FeCl3、K2SO4能否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1)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如图所示,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多次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每次2mL,如有气泡产生,则将①   伸入试管,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结果如下表。

研究对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漂白液

大量气泡

较多气泡

少量气泡

无气泡

FeCl3溶液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K2SO4溶液

   

/

/

/

实验结论

ⅰ.实验中产生的气体都是氧气。(查阅得知:NaClO+H2O2═O2↑+NaCl+H2O)

ⅱ.K2SO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ⅲ.③   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ⅳ.……

(3)下列物质中,也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是    (填标号)。

A.CuCl2

B.Fe2(SO43

C.Na2SO4

D.KCl

(4)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实验方案:将等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不同催化剂中,比较用排水法收集50mL氧气的快慢。请从如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组成该探究的完整实验装置,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标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