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部分目录如下: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A.断代史整体史观 | B.编年史社会史观 |
C.编年史文明史观 | D.国别史生态史观 |
《古今图书集成·经济篇》中分为“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这种图书分类表明“经济”的内涵是()
A.经世济民 | B.治国之才 | C.心外无理 | D.经济管理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可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说时代”、有文字可查又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一般认为商朝是信史时代的开始,其理由是()
A.商朝的历史有甲骨文明确和完整的记载 |
B.历史研究的根本依据是考古发现,殷墟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文物 |
C.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商朝以前的历史只有口头传说 |
D.商朝之前的古文献记载必须得到考古文物印证才能被证明是信史 |
历史学家克罗齐说:“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下列与其观点相近的是()
A.卡莱尔:只有传记是真实的 |
B.汤因比: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 |
C.班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D.魏源: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材料主张建立()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内外朝制 | D.监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