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②项梁:项羽的叔叔
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吴广 爱人我行我 B.皆已失而遇
C.学万人众我寡 D.梁与籍观与时

解释划线的字

A.广数言欲亡 B.尉果广
C.项梁 D.吴中子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⑴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⑵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⑶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八年级《语文》下册)

【乙】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 .其上有鸟,赤冠长喙。稍西,一峰高绝,有蹊阶,仅可步,相扶而上,过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来迎。峰顶有屋数十间,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 鸣。且暮,皆宿。至夜,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天明,皆去。

(选自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蚖:毒蛇。②铎(duó):铃铛。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寒犹   

②冻风   

娟然如拭   

④有僧 袍来迎   

冠长喙   

⑥皆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脱兔

大道

B.山峦 晴雪所洗

有源头活水来

C. 暮,皆宿

九十

D.游人 未盛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②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立者如人,卧者如虬。

(5)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来写初春景象,先写欲游不能的苦恼,再写郊游见闻,最后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B.

【乙】文以时间为序,主要写了去新城三十里游玩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松、泉、藤、鸟、峰、房屋等很多景物,语言简练。

C.

【甲】【乙】两文都恰当地运用了白描、比喻等手法,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D.

【甲】文对"城居者"围坐京城不知大好春光进行了讽刺。【乙】文描写了城北山中幽深冷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悲伤的心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①黔敖:人名。②袂(mèi):袖子。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  

②从而谢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请你结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裴子野:南北朝时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②率:标准。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划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家素清贫时/逢水早/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B.家素清贫/时逢水早/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C.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D.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冬至后女婿谒之  

②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躬自同之,常无厌色。

②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4)邺下领军与南阳人人性中的弱点分别是什么?

(5)我们从裴子野身上能学到哪些优良品质?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鄙: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发政举事:指君主发布政令,行动做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王之蔽甚矣  

②时时而间进  

③宋昭公出亡  

④被服以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  

②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翻译  

(3)齐威王的成功和宋昭公的失败,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三条建议归纳再合适不过了,齐威王由于和所以使齐国强大起来;宋昭公由于所以落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二]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乃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游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贾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巨室:世家大族。浮:泛舟。吕梁:地名。盍救诸:为什么不去就他呢?

(1)解释下列句中,再加点词的意思。

①度河而亡其州

②今亡亦死

③予而百金

④是许金不酬者也

(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A.贾人浮吕梁而下 B.足肤皲裂而不知

C.佣者笑而应曰 D.未至,道渴而死

(3)请参照示例,分别用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要改变它在句中的意思),另写一个词或一句话。[实例: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救死扶伤(或救护)]

①辍耕之陇上

②舟薄于石又覆。

(4)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5)读了选段二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