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表示探究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2)如图所示实验的变量是。
(3)在步骤F中,滴加的试剂是。
(4)如果选择银边天竺葵叶子的银边与中间绿色部分进行对照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同时放出,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15日确立为“世界洗手日”。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1)两位同学作出的假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中他们是如何控制实验变量的?
(2)你认为_____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
(3)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哪里?
(4)为什么要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分别置于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

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几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瓶盖,迅速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摘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1)步骤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
(2)步骤②中为什么把B瓶仍放在暗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__________(气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伸入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上述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________作用消耗掉的。
(4)步骤④将叶片脱色,使叶片含有的____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绿色叶片变成_________色。
(5)步骤⑤滴加碘液后,观察到摘自A瓶的叶片____________,摘自B瓶的叶片____________,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学生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试验:

(1) 该实验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同学的设计更合理,因为他设置了__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
(3) 细菌在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充分时,进行旺盛的_______生殖。遇到恶劣环境,细菌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_________。

下面是英国科学家普罗斯特勒关于光合作用的著名实验模式图,请回答问题:

(1) 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甲、乙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也很快死亡,原因是玻璃罩中缺少_____________。
(2) 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图丙)。他发现植物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正常生活,蜡烛也没有熄灭。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图丁),发现在一段时间内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生活,说明绿色植物在进行____________时能产生_________。
(3) 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4) 根据研究我们还知道,燃料燃烧、生物呼吸产生的气体如果过多易引起地球的温室效应,会给生物圈中的生物带来生存危机,你认为治理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因为这项措施可以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____平衡。

右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C部分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A处两面遮盖,移入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处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C处________________。
(3)A、B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B、C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