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宝宝和玲玲同学想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猜想与假设】
(1)宝宝同学猜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2)玲玲同学猜想: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宝宝和玲玲同学分别从实验室选取电流表3只,灯泡2只,开关1个,滑动变阻器1个,干电池,导线若干.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宝宝同学根据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 ;检查电路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 .纠正错误后,开始实验,正确读出电流表示数如下表一:
实验次数 |
I1/A |
I2/A |
I3/A |
1 |
0.16 |
0.16 |
0.32 |
2 |
0.20 |
0.20 |
0.40 |
3 |
0.22 |
0.22 |
0.44 |
表二:
1 |
0.10 |
0.20 |
0.30 |
实验次数 |
I1/A |
I2/A |
I3/A |
2 |
0.14 |
0.28 |
0.42 |
3 |
0.18 |
1.80 |
0.54 |
(2)玲玲同学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好实验电路,开始实验,正确的出电流表示数见表二:
【分析与论证】
分析记录的实验数据,宝宝同学得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玲玲同学得出:并联电路总电流有时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有时不等于各支路电流值和.
【评估】
(1)宝宝同学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 ;
(2)玲玲同学的实验记录表格中,实验次数 读数错误,原因是 .
(3)根据表二的实验数据,可得出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是: .
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空气柱长度越音调越。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
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猜想:
①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远近有关②影子长度可能与光源的高度有关③影子长度可能与物体高度有关。
于是同学们开始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
20 |
30 |
40 |
50 |
60 |
影子长度L/cm |
30 |
15 |
10 |
7.5 |
6 |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填猜想序号)
(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具体操作是:保持不变,改变。(两空同时答对才可得分)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小刚用平板薄玻璃、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白纸、光屏等器材进行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理由是:便于确定的位置;为方便观察,实验时玻璃板应该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白纸的作用是: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刻度尺的作用:分别测量的距离。
(2)实验中选择的两个棋子A、B,大小和形状应该(相同/不同),目的是验证像和物的是否相同;
(3)如果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棋子/棋子的像)照射,这样就可以增加像的亮度。
(4)在实验中,应该如何去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这一特点,根据已给的器材请说明你的做法:。
(5)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如下图甲所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里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凹面镜(如图乙),它可以让小灯泡发出的光又远又直,这种设计应用了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原理。
小欣猜想:声音也有反射现象,凹形面对声音是否也有类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伞和机械手表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如上图丙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伞,他把耳朵贴在伞柄上,逐渐改变耳朵在伞柄上的位置,直到听到周围的声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记下这个位置A。这说明声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时,凹形面对声音有的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2)为了进一步探究凹形面对声音的作用,他把一块机械手表挂在伞柄上的A点,当他的耳朵位于三米远的B点时(B与A在同一水平高度),听不到手表声。经过分析,他又找到另一把相同的雨伞,在做了必要的调试后,终于听到了手表声。那么这两把伞的摆放方式应该如下图中的(填“甲”或“乙”)所示。
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下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温度/℃ |
···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5 |
98 |
98 |
98 |
··· |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A”或“B”).。
(2)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下图乙中C、D所示,则图中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min时的数据;
(4)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5)在图丙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中正确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6)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写出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