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
| A.普罗泰格拉 | B.苏格拉底 |
| C.梭伦 | D.彼特拉克 |
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一文中称:“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主体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民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
|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
|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
|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
|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
1903年,中国《大公报》载:“……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是也;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 A.推翻满清统治 | B.实行君主立宪 |
| C.学习德、俄政体 | D.建立民主共和 |
说到徼州,我们马上就想起了徽商……徽州又以牌坊闻名。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洁牌坊数量惊人,据记载,仅仅一个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唐代2人,宋代5人,元代21人,明代710人,清代7098人。1905年,古徽州最后一座牌坊“贞孝节烈坊”在徽州知府主持下建成。这座简陋的牌坊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像以往那样是纪念某人或某个家族,而是用于旌表整个徽州府有记载的所有贞孝节烈者的总牌坊,……镌有“徽州府属贞孝节烈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口”等大字。这反映出( )
| A.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严 |
| B.徽州商品经济发达,大兴土木工程 |
| C.中国古代对妇女极其尊重 |
| D.明清时期徽州妇女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富宫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
| A.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
| B.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
| C.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
| D.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
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
|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
|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
|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
|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