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表
类 型 |
1952年 |
1956年 |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9.1%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制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不足1%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1)图片是连环画《牛郎织女》中的一幅插图。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处理国家大事,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
材料二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
请问: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根本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权像是一株根枝蔓延的大树,如果只砍去树梢,而任其他的分枝和树根不动,它不是再生而是恢复新的力量。……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查理者掌握时,各界人民同声怨其压迫。……于是你们这些缙绅,在你们集议于国会时,号召穷苦老百姓来援助你们。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寄生在这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但是天啊!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仍然照不到穷苦的老百姓身上。”
材料二:……自今而后,非经国会法案共表同意,不宜强迫任何人征收或缴付任何贡金、贷款、强迫献金、租税或类此负担;亦不宜因此等负担,或因拒绝此等负担,而对任何人命令其答辩,或作答辩之宣誓,或传唤出庭,或加以禁闭,或另加其他折磨或困扰;亦不宜使任何自由人因上述种种致遭监禁或扣押;陛下宜调离上述海陆军队,俾民人等今后不再受累;又上述执行戒严法之钦差亦宜撤废;又今后不宜再委何人任此类特职。或令其以上述方式执行其职权,恐其有所凭借,竞违背国法民权,使陛下臣民皆有遭受陷害或被处死之虞。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查理”“缙绅”各指什么?“暴政的树梢砍掉了”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议会和国王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哪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的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
材料二 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经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材料三 1989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文件第一次明确了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把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民主党派定位为“参政党”。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分析1948年时的民主党派属于什么性质?改革开放以后民主党派又属于什么性质?
(3)当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其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前后欧亚商路示意图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历史原因。(4分)
(2)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有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种改变最主要的是指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的特点以及促进英国形成当时这一对外贸易情形的主要原因。
(4)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向题。
材料一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央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宗教宣传品,占总数的69%。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的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一批先前已经入教、粗通医学的人,如梁发、梁柱臣、卢挺善、周勤堂等人供职其中。同年,来自美国的传教士也办起学校恶化赠医所。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材料二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三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哟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
发起人 |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
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全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
(2) 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3)由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客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对比说明了什么?
(4)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